妊娠合并阑尾炎
妊娠合并阑尾炎的患病率约为0.1~0.2%,占所有阑尾炎的1%。
妊娠以后随着子宫的增大,阑尾的位置随之改变,妊娠三个月后阑尾位置逐渐向上向外移位,妊娠五月末其基底部达髂嵴水平,妊娠八月末达髂嵴上二横指处,于产后10天才恢复至原位置。
妊娠时由于阑尾位置改变,盆腔脏器充血,淋巴引流增快以及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可使过去曾患有炎症而有粘连扭曲的阑尾急性发作,加上诊断上的困难,往往贻误诊断而致穿孔,穿孔率比非孕时增加2~3倍。穿孔后由于上部腹膜抵抗力弱,大网膜被增大的子宫推开,不易使炎症局部化,易致弥漫腹膜炎。阑尾穿孔后的病死率在妊娠后期可达10%,分娩期可达15%。
炎症波及子宫浆膜层时可刺激子宫收缩,发生流产或早产,或因菌血症、脓毒血症造成胎儿缺氧死亡。围产儿死亡率在非穿孔时约为10%,穿孔后可达35%。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一定困难,理由是恶心呕吐可误认为是妊娠反应或妊娠剧吐腹痛可误认为子宫收缩。化验和体征也可为妊娠的生理改变所混淆,如正常孕妇白细胞正常值可达10,000/ml左右,且因代谢亢进可轻度体温升高和脉率增快。阑尾被增大的子宫所掩盖,体征常不明显,又因妊娠而腹壁松弛,肌卫不易被发现。故凡妊娠伴有急性腹痛首先应警惕阑尾炎的可能,如有恶心、呕吐和上腹痛,继而转移至右下腹局限性疼痛,在阑尾点到右侧胁肋部出现压痛,尤其对有慢性阑尾炎的孕妇,均应考虑急性阑尾炎的可能。
检查时可先将手指按在压痛最明显处,然后改取左侧卧位,使子宫向左移动,如果压痛减轻或消失提示病灶可能在子宫或附件,若压痛持续存在,提示病灶可能在阑尾。亦可作脚跟试验,即病员站立,二足分开约15cm,二手下垂身旁,先将脚跟提起以足尖站立,然后脚跟着地,将重心突然落在脚跟上,如为阑尾炎将引起剧烈腹痛。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虽在正常孕妇也偏高,但如在1~2小时后重复检查发现白血球数值上升,则有助于诊断。本病须与急性肠胃炎,急性胆囊炎,卵巢囊肿蒂扭转,异位妊娠,胎盘早期剥离等鉴别。
妊娠合并阑尾炎一经确诊应即行阑尾切除术。手术切口按子宫大小而定,妊娠早期可作麦氏切口,妊娠中期以后作右侧腹直肌旁切口为宜,术时将体位稍向左侧倾斜,使增大的子宫向左移动,便于暴露手术野,切口宜大,操作轻柔,以免过多刺激子宫,术后给镇痛、镇静药物以减少发生流产或早产的机会。分娩期的急性阑尾炎若症状轻,可用针刺、中药、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待分娩后再决定是否须行阑尾炎切除术。如果疑有穿孔,仍应行剖宫产者,可根据情况先作腹膜外或子宫下段剖宫产,然后作阑尾切除术,如决定作子宫下段剖宫产时,切除阑尾前,必须用纱布垫保护子宫手术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