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正常孕妇在妊娠晚期血液中的血小板数为75,000~324,000/mm3,当血小板计数减少到50,000以下时可有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粘膜等处的出血,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分急性与慢性型,急性型发生在8岁以下的儿童居多,慢性型发生于任何年龄,且于女性居多,故合并妊娠者常为慢性型。
妊娠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影响,一般认为妊娠与分娩并不影响其病程及预后,故婚后诊断者允许妊娠,妊娠期诊断者常不需终止妊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妊娠的影响主要为出血,例如分娩过程中的用力下迸可使产妇发生颅内出血,产后可因凝血功能障碍而有产后流血。但产后如果子宫收缩好,虽血小板计数很低,如仅为9400/ml,也并不会增加失血量。晚期认为此病与免疫有关,例如60~80%的病员血清中有抗血小板的抗体存在,这种抗体是一种7S免疫球蛋白,属IgG型,妊娠时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胎婴儿发生暂时性的血小板减少,其发病率可达50%左右。程度与孕妇的血小板减少程度成正比,但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状一般都不严重,经2~4月后待母体来源的抗体消失以后,即好转恢复。
孕妇有反复出现的出血症状如紫癜、鼻牙出血、咯血、便血或尿血等,经对症治疗无效时,可用肾上腺皮质类激素治疗。此药对兔、小白鼠和猴的胎仔可引起裂腭畸形,但对人类胎儿的影响尚无一致的意见。一般认为在妊娠早期的三个月内,因胎儿各重要脏器的分化都在这一阶段内完成,为防止发生畸形,应避免使用,留待妊娠中晚期时服用较为安全。常用强的松的剂量为每日30~60mg,分三次口服,治疗后可使出血症状改善,血小板于两周内升高,然后逐渐减量,当日量为30mg以上时每周减10mg,日量为30mg时每周减5mg,日量为20mg时每周减2.5mg,直到每周用最小的维持量而不致发生出血。长期服用强的松的孕妇,在分娩当日为适应应激过程,要给以附加一次剂量的药物如氢化可的松100~200mg静脉滴注。强的松类药物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长期用药的孕妇可使胎儿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受到抑制,故在新生儿阶段要给以短期的强的松补充,如每日1~2mg/kg,连服一周,继用每日0.5~1mg/kg,再服一周,然后停药。
孕妇有出血症状经强的松类药物治疗无效,或对此类药物不能耐受时,可考虑行脾切除手术,但此手术对母儿的不利影响多,孕期应慎重考虑,权衡利弊。分娩方式以阴道分娩为主,除非有产科指征才行剖宫产术;分娩时应防止过度用力下迸引致颅内出血,可行产钳助产;产后用子宫收缩剂加强子宫收缩,以防止产后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