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皮肤病
妊娠期妇女发生的皮肤病主要有妊娠疱疹、脓疱性牛皮癣、丘疹样皮炎、妊娠痒疹、搔痒症。
妊娠疱疹 是与妊娠有密切关系的一种皮肤病,常在妊娠期第一次出现,产褥期消失,其发生率为1:4000妊娠,有复发趋向,常在下一次妊娠的早期复发。发病原因尚不明。其主要症状是瘙痒,以后出现多形的红斑状及荨麻疹样的皮疹,常呈环状、斑块状的丘疹水泡或紧张的大水泡。皮疹常位于肢体及腹部离心性扩散,手、足及脐周也常波及,极少累及粘膜。有时患者有发热、发冷以及全身乏力、皮损可在产后4~12周自然消失,但个别也有迟至产后7年还有新鲜皮肤病损者。虽然妊娠疱疹多发生在妊娠期及产褥期,但也有在以后服避孕药后及月经回潮后发作的,也可与滋养细胞疾病并存。本症对产妇无危险预后良好。是否影响胎儿尚不明,有认为可能增加早产率及先天性畸形的发生,也同时见新生儿有疱疹的。组织学检查见表皮下大疱,在疱液和周围的真皮内有中等量的中性粒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无皮肤棘层松解,在基底部位可找到补体,但无免疫球蛋白,患者外周血液的嗜酸粒细胞及白细胞增高。本症必须与多形性红斑及自身免疫性孕酮皮炎相区别。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每日服40~60mg强的松,以后逐步减量,部分病例维生素B6也有效,局部可用止痒剂。
妊娠脓疱性牛皮癣 又称疱疹样脓疱病,是妊娠期最严重的皮肤病,很少见,病因不明,可能与代谢或激素有关。本病可发生在妊娠任何时期,但多见于妊娠晚期,临床表现是起病急,出现虚脱、发热、低血钙、手足抽搦、中性粒细胞增多等全身症状,皮疹常发生在屈面,特别是腹股沟及生殖器部位,扩散为一层红斑伴表浅的脓疱形成,成行或环状排列,可波及全身,粘膜也可被累及。当病灶吸收,脱皮以后,局部出现色素沉着,在屈面还可有赘生性病灶。组织学表现为脓疱性牛皮癣伴皮内及皮质下海绵样脓疱,并有真皮、血管炎性浸润,嗜酸粒细胞增生。低血钙原因不明,很多病例在妊娠结束后,病灶自然消退,但胎儿死亡率高,由于体温过高,虚脱、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红皮病等也可导致产妇死亡。下一次妊娠时不一定再发病。
诊断多无困难、在鲜红、少量脱屑或有痂皮覆盖的旧病灶边缘有花冠状排列的脓疱是本症的特征,且伴上述全身症状,有时需与脓疱性银屑病及天疱疮相鉴别,治疗可用全身支持疗法、补充营养,补充钙剂很重要,应用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口服激素可能有帮助,产后及哺乳期妇女可用小剂量(2.5~7.5mg)以防止复发,由于本症会导致胎儿及产母死亡,故有时需终止妊娠。
妊娠期丘疹样皮炎 较少见,其发生率为1∶2000次妊娠,胎儿死亡率高。本病的特征是丘疹样皮损,奇痒,红斑状丘疹,脱屑多见,全身性广泛分布,散在,不聚集,可见于妊娠任何时期,病灶于7~10天后自愈消退,遗留轻微色素沉着,并可继续再发生新病灶,产后疾病自然消失,病因不明,但在晚期妊娠患者曾出现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高,血浆皮质醇下降,尿雌三醇下降。本病可能是对胎盘产生的某些抗原发生过敏反应的结果,用本病患者的胎盘浸出液给患者作皮内试验,阳性结果有助于诊断,但皮内注射正常产妇的胎盘浸出液则呈阴性。本症需与湿疹、丘疹样荨麻疹、疥疮、疱疹样皮炎、痒疹等鉴别之。治疗可口服皮质酮类药物。
妊娠痒疹 是最常见的妊娠皮疹,为一组有多种临床表现的皮肤病,以痒为主伴局部皮损,其发生率为0.5~2%,对胎儿及产妇都无影响。早期病例的皮疹常为小的、成群的、有脱屑、瘙痒的丘疹,多位于躯干及四肢的近端,晚期病例常发生在妊娠晚期,主要表现为局部瘙痒,开始为局限的病损,以后形成条状,呈风块、丘疹、水泡性丘疹、有脱屑,也有表现为中毒性红斑,多形红斑的病灶呈对称性,产后数天内即自然消失,但下次妊娠会再发。本症需与感染,瘙痒、妊娠肝内胆汁郁滞、疱疹样皮炎、妊娠丘疹样皮炎等鉴别,治疗较难,可的松类药物无明显效果,可用抗组织胺、镇静及止痒药物,炔诺酮20mg/d,有一定效果。
妊娠瘙痒症 是妊娠期最常见的皮肤病,患者仅有瘙痒感觉而皮肤上并无病变可见,瘙痒可以是局部或全身性的,多半发生在妊娠末三个月,有时伴黄疸,妊娠期瘙痒伴黄疸常是由于肝内胆汁郁滞。
肝内胆汁郁滞最早发生在妊娠12周,常见在妊娠晚期,发生率为0.06~0.43%。无皮疹,但有脱屑,有黄疸,孕妇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胆红素均升高,由于胆盐滞留于皮肤深层、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而致瘙痒,产后即自然消失,但服用避孕药后可能引起发作,下次妊娠可再发。孕妇的并发症是胆结石发生率增加,关于胎儿窘迫和死亡的发生率是否增加尚不清,但早产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