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妊娠合并心脏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1991年全国21省、市、自治区孕产妇死亡统计,妊娠合并心脏病占第二位,仅次于产科出血。妊娠、分娩及产褥期的生理变化,对心脏病患者来说,负担明显加重。妊娠期血循环量逐渐增加,32—34周达高峰,比未孕期增加30%—45%,尤其在妊娠晚期。每次心搏出量加大,心率加快,心脏负担加重。另一方面由于子宫增大,膈肌上升,将心脏推向左向上移位,大血管屈曲,这些变化,也机械性的加重了心脏负担。故妊娠期若不重视(包括医生及病人本人),监护不周,可能因劳累、感染或其他原因,发生心力衰竭。分娩期第一产程,每次宫缩约有500毫升血液被挤入周围循环,回心血量增加,心排出量也阵发性的增加。第二产程时,除子宫收缩外,几乎全身肌肉都参加活动,使周围循环阻力更为增加,且产妇用力屏气时肺循环压力增高,用力时还使腹压加大,这些都使内脏血液涌向心脏。所以第二产程中,心脏负担最重。第三产程在胎儿胎盘娩出后,子宫突然缩小,大量血从子宫进入血循环,使心脏负担骤然增加,产后24—48小时内除由于子宫缩复,导致多量血进入体循环多,同时妊娠期组织内原来潴留的液体也要经过血循环排出体外,体循环血量再度增加,心脏病产妇在产后1—2天内仍应警惕心力衰竭的可能,切不可大意。有人提出妊娠合并心脏病时要过3个危险关口,即妊娠32—34周 (血容量的高峰期),产程中(劳累),以及产褥期的头1—2天(血容量再次增加及易被忽略的阶段)。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以风湿性心脏病最常见,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近30年来由于生活条件改善,风湿热明显降低,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也随之下降。此外由于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得以生存并能生育,故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比由原来的20∶1下降到3∶1。诊断妊娠合并心脏病时,要注意正常妊娠时可能发生的症状,如轻度心悸、气短、心动过速等,心界稍向左扩大,肺动脉区及心尖区可有收缩期杂音等体征,这些症状和体征增加了妊娠期心脏病诊断的困难。诊断时应注意过去有无心脏病、心衰史及有无风湿热病史。检查时如有以下体征提示有心脏病:有舒张期杂音或Ⅲ级或Ⅲ级以上的收缩期杂音,或有严重心律不齐,如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而早搏或窦性心动过速不一定表示有器质性心脏病。诊断为心脏病后,按其所能负担的劳动程度分为四级: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Ⅱ级,体力活动略受限制,休息时舒适如常,但在稍重的体力活动时感疲劳,心跳气短。Ⅲ级,一般体力活动显著受限制,轻活动时即感疲劳、心跳、气短,休息时无不适。Ⅳ级,任何轻微活动即感不适,休息时仍有心跳、气短等明显心功能衰竭现象。心脏病可否妊娠的依据首先根据心脏功能来估计,心功能Ⅰ级和Ⅱ级病人,心脏病变较轻者,估计能承受妊娠和分娩。不宜妊娠者如心脏病变较重,心功能Ⅲ级或以上,风湿性心脏病有肺动脉高压者(如二尖瓣狭窄易有肺动脉高压)心房颤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肌炎后遗症),活动性风湿热,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病有紫绀者、有过心力衰竭史者皆不宜妊娠,如已妊娠,应在孕早期人工流产。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防治,首先在婚前检查时应注意心脏的检查,一旦发现心脏病应给以能否妊娠的正确指导。如已妊娠但又不宜妊娠,应在妊娠早期作人工流产。如继续妊娠,应加强产前保健,从早孕即开始产前保健,按医嘱定期检查,切勿大意。检查重点为心力衰竭的预防,因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力衰竭,妊娠合并心脏病每日至少睡眠10小时,饭后应平卧半小时,避免过度劳累,防止情绪激动。妊娠期应限制盐的入量,一般每天不超过4—5克。预防上呼吸道的感染,这是诱发心衰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的主要方法是勿过劳以防免疫力下降且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应及时积极治疗,妊娠期间防止并及早纠正各种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如贫血、妊高征。妊娠期及早发现轻度心衰是产科医生的职责,产前检查时应仔细询问患者轻微活动后有无胸闷、气急、心跳,夜间是否不能平卧,是否需睡高枕,甚至夜间胸闷时需起床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检查时心率快(≥100次/分),或肺底有持续性罗音(正常妊娠由于膈肌升高,肺底活动受限,有时可由于水分积存出现肺底罗音,但几次深呼吸或咳嗽后,肺底扩张,罗音消失,这是正常现象。如深呼吸或咳嗽后罗音仍存在则为异常现象),这些为早期心衰表现,病人有以上症状也应及时告诉医生,及早治疗预后好。然而心脏病孕妇偶有突然发生心力衰竭,尤以在二尖瓣狭窄时。故妊娠合并二尖瓣狭窄患者应提前(孕36—37周)入院。分娩期是心脏负担最加重的时刻,需要加强监护。第一产程中为了减少痛疼,尽量使病人安静,可给镇静剂如杜冷丁、非那根。给氧气吸入。如有心力衰竭或心率快(≥110次/分)应即刻给西地兰。子宫颈口开全后,防止产妇用力屏气应及早结束分娩(根据不同胎位,如头位可用产钳或胎头吸引器助产,如臀位可行臀牵引术)。胎儿娩出后可加用镇静药如安定10毫克肌肉注射。产后出血如在400—500毫升以内不必用宫缩药,因一般量的出血反而可减轻一些心脏负担。麦角新硷会增加静脉压,不宜用,可用催产素10—20单位肌肉注射。如产后出血量多,可输血,但要注意输血速度。关于心脏病产妇剖宫产的问题,近年来认为剖宫产可在较短时间内结束分娩,减少产妇长时间子宫收缩所引起的疲劳,减轻心脏负担,所以心脏病不再是剖宫产的禁忌征。如在心衰时,首先控制心衰,再行手术。有人提出,在选用剖宫产时,应认识到以下两点,即不是凡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产妇都需剖宫产;其次,此类产妇也不是作了剖宫产即可万全。这两句话是很有哲理的。产程开始,即给予抗菌素预防感染。如无感染,产后一周停药。产褥期仍要密切观察心力衰竭的发生,因妊期体内贮存的水分在产后需排出体外,这时回心血量仍会增加,尤以产后24小时最为重要。再加上如产后休息不好,亲属探视情绪波动(如对生男孩生女孩的问题)及奶胀不适等易引起心衰。故产后适当给以镇静剂。并继续用抗菌素预防感染。心功能Ⅱ级以上者不宜哺乳。 ☚ 6.7 妊娠合并症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 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患病率约为0.5~2%。妊娠期合并的绝大多数为风湿性心脏病,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如高血压性心脏病,贫血性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性心脏病等均属少见。上海第一医学院妇产科医院自1953年1月至1977年12月,25年间共有妊娠合并心脏病1432例,占同期分娩数130,323次的1.1%,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占70.32%,先天性心脏病占18.08%,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性心脏病占5.67%,贫血性心脏病占3%,其它心脏病共占2.93%。近年由于心脏手术的开展,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存活率增加,故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比率逐渐增多,由1953~1957年的11.27%上升为1973~1977年的23.74%。 ☚ 高年初产妇 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