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卫生队伍
妇幼卫生队伍是指在妇幼保健网中任何一个机构工作的,由高、中、初级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以及不脱产的乡村医生、赤脚医生、保育员、接生员、红十字卫生员等组成的一支队伍。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这支队伍已成为与医疗、防疫人员相并列的三支力量之一。
妇幼卫生专业人员 妇幼卫生专业队伍中的高级人员包括妇产科医师,儿科医师,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及妇幼保健医师,中级人员包括助产士、妇幼医士、护士等。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高、中级医技人员,如营养、学前教育等。初级人员主要是妇幼保健员、保育员和护理员等。专业人员中,妇产科、儿科医师主要由医学院校培养。自1954年以来,若干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内设置了儿科系,培养儿科专业医师。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及妇幼保健医师主要由中级卫生人员晋升而来。助产士、护士、保育护士多为助产学校或中级卫生学校培养,妇幼保健员一般由县以上卫生行政机构根据需要吸收具有小学毕业以上文化程度者,经过3~6个月的妇幼保健专业知识培训。
1978年全国托幼工作会议明确由卫生部门负责托儿所的业务领导以来,为加强托儿所保教工作,一些中级卫生学校中恢复试办儿童保健护士、保育护士班。
妇幼卫生专业队伍是一支以中级人员为主的队伍,高、中、初级人员分别占25%、60%、15%,条件较差地区则分别占20%、40%、40%,而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江苏省苏州地区高级人员占60.7%,中级人员占30.3%,初级人员占9.0%。一般认为较实际和理想的比例应是2:2.5:0.5。
妇幼卫生队伍建设 各地经验证明,妇幼卫生队伍的建设要抓住以下三点:
❶稳定队伍。主要是指不脱产的赤脚医生和红十字卫生员,他们是妇幼卫生的基层人员,担负母子保健重任,必须保持稳定才能接受持续不断的培训、管理及辅导,以提高工作质量。因地制宜地解决报酬问题,是巩固基层人员的关键。
❷抓紧培训提高。要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方针,不断组织妇幼卫生人员进修培训。在培训中注意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理论与实际,专业人员与不脱产人员培训的关系。例如,随着四化建设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进,以助产士为骨干组成的县级以下妇幼卫生队伍的技术水平,已不能适应农村儿童保健业务指导任务的需要。自1979年始,卫生部委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举办全国儿童保健师资进修班。连续五年,已为29个省、市、自治区培训了妇幼保健机构中主治医生以上的人员近二百名。他们返回各地也都举办了同类型进修班,推动了农村儿童保健工作。
❸妥善地及时地解决晋升问题。中国政府一贯重视自学成材,因而使一些在妇幼保健机构中工作的初、中级专业人员,有条件通过长期的业务实践和在职进修、学习,提高知识和技术水平,经过考核分别晋升为中级和高级卫生技术人员,包括妇产科及儿科医师、医士,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妇幼保健医师及医士。及时解决妇幼保健专业人员的晋升,有利于这支队伍的巩固。做好晋升工作的前提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在职卫生专业干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