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塞,昂利
【生卒】:1873—1935 【介绍】: 法国作家、社会活动家。 1923年参加法共。是文学家之子。 就学于巴黎大学文学系。 90年代中叶开始发表作品。 诗集《泣妇》(1895)中流露出较深的悲观主义,说明颓废派的艺术观对他的影响。长篇小说《地狱》(1908)一面说明作者的自然主义倾向,另一面也显示出作者从象征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巴比塞思想转变的契机。他在前线亲历战争苦难,认识了这场战争的本质,以及人民的英雄主义。 名著《火线》(1915~1916)揭露了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真正原因,指出唯有消灭剥削才能根绝不义之战。 《火线》于1917年获龚古尔奖金。长篇小说《光明》(1919)揭示了平庸无能之辈“正是在战争的影响下”,转变成为“一个革命者”(列宁)的过程。 文艺论著《左拉》(1923)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巴比塞的美学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