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病防治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安徽由于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连年粮食歉收,农民生活水平下降,近37万农妇罹患子宫脱垂。省委及有关部门成立防治妇女病的机构,统一布署防治工作,抽调医务人员组成工作组到基层支援。轻度子宫脱垂病人主要采取保守治疗,由安徽自行研制的“安徽喇叭花型塑料子宫托”,方便、无副作用,具有较高的疗效,上海、江苏等9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应用此托。二度以上子宫脱垂,主要采取手术治疗。
70年代后期,全省查出1670例尿瘘患者,全部是农民,由省里统一组织技术强的医疗队对患者予以手术治疗,省卫生厅制订《尿瘘手术常规》,颁发各地执行。至80年代初,90%以上的病人得到手术治疗,近期治愈率达74.6%。
1959—1961年,全省查出闭经症妇女近百万人,省委及地、县各级党委对治疗闭经病极为重视,积极组织治疗,在当时经济物资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为患者解决营养品。1962年以后,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好转,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闭经患者均得到康复。
70~80年代,全省对妇女病进行数次普查,每年普查30~60万名妇女。普查发现的宫颈癌等病例,均向病人说清病情,分别给予手术、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