嶓冢山名。(一)《在陜西寧強縣北,東漢水發源於此。(二)在今甘肅天水市和禮縣之間,西漢水之上源。張衡《西京賦》:“隱轔鬱律,連罔乎嶓冢。”蔡邕《漢律賦》:“登源自乎嶓冢,引漾澧而東征。” 嶓冢(1次) 山名。是西汉水的发源地。在今甘肃天水和礼县之间。指~之西隈兮《章·思》 嶓冢bō zhǒng山名。为西汉水发源地。在今甘肃天水、礼县之间。《思美人》:“指嶓冢之西隈兮。”王逸注:“嶓冢,山名。《尚书》曰: 嶓冢导漾。”《山海经·西山经》有“嶓冢之山”,郭璞注:“今在武都氐道县南,嶓,音波。”陆时雍疏:“嶓冢,在陇西氐道县。《汉中记》曰:嶓冢以东,水皆东流;嶓冢以西,水皆西流。汉水出武都氐道县。漾山为漾水,《禹贡》:‘导漾东流为汉’是也。”王夫之通释:“嶓冢,在秦西,秦始封之地。”姜亮夫通故:“嶓冢,《山海经·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汉水出焉。’郭注:‘在今武都氐道县南。’郝懿行笺疏云:‘案山在今甘肃秦州西南六十里。’按《禹贡》:‘岷嶓既艺。’《汉书·地理志》嶓冢山在陇西郡西县,西汉所出,则今甘肃西和县东北之山也。《禹贡》又言‘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则为东汉水所出,盖嶓冢由甘肃西和县蜿蜒而东,至陕西凤县北,折而南,至略阳县东,尚名嶓冢,为东汉水所出,更折而东,遂为江流间诸山脉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