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如歌的行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如歌的行板

 温柔之必要
 肯定之必要
 一点点酒和木樨花之必要
 正正经经看一名女子走过之必要
 君非海明威此一起码认识之必要
 欧战、雨、加农炮、天气与红十字会之必要
 散步之必要
 溜狗之必要
 薄荷茶之必要
 每晚七点钟自证券交易所彼端
 
 草一般飘起的谣言之必要。旋转玻璃门之必要。盘尼西林之必要。
 暗杀之必要。晚报之必要
 穿法兰绒长裤之必要。马票之必要
 姑母遗产继承之必要
 阳台、海、微笑之必要
 懒洋洋之必要
 
 而被目为一条河总得继续流下去的
 世界老这样总这样:——
 观音在远远的山上罂粟在
 罂粟的田里
 

 这真是一首奇特的诗,一口气写出了18个“必要”,悠缓的调子,连绵的意象,倒真的象一首《如歌的行板》。“赋象”是五花八门的,组合成了令人眼光缭乱的生活画面,人生世态种种,竟是如此繁杂缤纷。
 此诗写于香港。诗原来的题目为《香港社会众生相》,后来才含蓄地改为《如歌的行板》。了解了原有的题目,有助于理解这首诗。香港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其“是是非非”非一言而能尽,好的一面,坏的一面,都是客观存在着的。例如诗中写了“暗杀、谣言、溜狗、马票、懒洋洋, (还使我们联想到黑社会、红灯区、夜总会、黄色录像和书刊等。)揭露了香港社会污七八糟、虚伪庸俗的一面。当然,香港也还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就象诗中写到的“红十字会、旋转玻璃门、阳台、海、微笑等。 (香港还是世界公认的购物天堂)所有这一切,相对立的共存,都为香港这一爿天地所拥有,事物的良莠不齐,也是生活必然的法则。
 诗的结尾写道:“被目为一条河总得继续流下去”,说的是历史是一条河,生活也是一条河,一直流下去,就会永恒不断。“世界老是这样总这样——观音在远远的山上,罂粟在罂粟的田里。”这表明向来如此,一切存在都有其所以存在的理由,正如黑格尔的名言:“存在的也就是合理的。”世界之构成,往往恰是为对立的统一。观音是无比善良救苦救难的菩萨,而罂粟却是暗藏着毒素制造鸦片的原料。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前者象征神圣,后者象征罪恶,但它们都是要存在的,而且是无可避免的。也许,诗人希望能有所改变,让“观音”越来越走近我们,而让“罂粟”越来越远避我们。
 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对待“善”的要能好自为之,对待“恶”的要能有一定的免疫力,这就够了。
如歌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

重奏乐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1871年创作的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1877年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听到该曲时,感动得流泪说:“我已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这也是柴科夫斯基盛名传扬国外的第一部作品。《如歌的行板》是降B大调,2/4拍子,复三部曲式(与奏鸣发展原则相结合)。第一部分的主题作曲家采用了一首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将身坐上沙发》作为基础(见谱例)。全部弦乐加用弱音器,由小提琴主奏旋律,其他乐器以民间衬腔加以支持。中段运用复调互相模仿对答。然后复奏前乐段。三声中部在降D大调。由第二小提琴演奏F持续音而导入。在大提琴拨奏固定音型的背景上,小提琴奏出一个新的富于冥想性质的旋律,时而热情明亮,时而又忧伤激动,与前后部分形成鲜明对比。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无论在结构和陈述的方式上都有了改变,而后断断续续地进入结尾。结尾以三声中部的主题由小提琴在主调用G弦奏出,轻轻伴以拨击,扣人心弦。如把三声中部比作奏鸣曲式的副部,在结尾里便是回到主调再现了。结尾的后半部分,又时断时续地听到呜咽般的民歌音调,最后以变格终止而告结束。
第一部分主题:

☚ 鳟鱼五重奏   罗马的松树 ☛
0000819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