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正面回答,再迅速引出一个新话头,政治顾问 Laura Packard 说,比如当对方问“你怎么看待叙利亚难民的问题”,而你并不想就这个问题和他发生争论,那么你可以说“我觉得我们国家会接纳他们的,Trump 不就是个移民的儿子吗?而且他的几任妻子也是移民,话说现如今这种名人文化以及短暂的一次性婚姻这么流行是怎么回事?”
2.制造一点小混乱
这是来自奥克拉荷马大学的Lisa Henry 的建议,她说,制造一点小混乱暂停对话,比如帮对方拍掉身上并不存在的小飞虫、手里的矿泉水瓶神秘坠落,不小心碰到路过的人赶快说 sorry 之类的,接着你就能自然地另起话题了。
日常礼仪研究者 Elaine Swann说,当和一些气场很强的、特别喜欢插话的人交流时,你可以试试问一些基本的“傻问题”来开启新的对话。这种人通常都喜欢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如果你不喜欢 ta 继续天南海北地胡扯,从ta 自己的描述里挑个你自己还算感兴趣的名词请 ta 解释,能够在不引起对方注意的情况下换话题。 不过考虑到跟这样的朋友交流,即使切换话题仍然很容易重新被 ta 带跑偏,我们觉得更好的建议可能是——换个人聊天。
6. 其实没有一个通吃的法则
最好先弄明白自己到底为啥想要转换话题,是当前这个太无聊,让你感到尴尬还是你觉得有其他更值得讨论的东西。 英国心理学会的临床心理学家 Dr. Rachel Andrew 说她在和自己的患者交流时,通常都是明确知道一段对话需要导向哪里,需要达成哪些预期目标的,但假如患者局限在自己的叙述和思考方式里,得认真听着并且让对方感受到你有听进去,才能在彼此之间建立很强的联结感,之后再通过“是你的话启发了我接下来要说的事”慢慢调整方向。 你还得拎清楚和你对话的是什么样的人,如果是和老师、爸妈或者老板这些权力不对等的人交谈,比起朋友来说,花在倾听上的时间要更长一点才能试图讲你真正想讲的。 但如果你也不知道自己想聊点啥,只是环境所限不得不和身边的人勉强 social,或者为了显得合群而心不在焉地寒暄,那恐怕只能投奔最后的归宿——你的手机,然后第若干次翻閱自己发过的全部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