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躬屈膝;俯首帖耳;奴颜婢膝 异 卑躬屈膝 卑躬:弯下身子。屈膝:下跪。弯腰下跪、竭力屈从的样子。直陈性成语。 例 北洋政府外交部终于发表正式声明,卑躬屈膝地说:“盼望我两国代表在巴黎会议场中,勿再生何等之误会。”(来新夏等《北洋军阀史稿》第四章)但后来的朝廷是如此之衰弱,如此之腐化,卑躬屈膝,没有骨气。(徐迟《西陲纪游》) 亦作“卑躬屈节”。 例 他走进内书房,见了穆彰阿,又是请安,又是叩头,那副卑躬屈节的奴才样儿,真叫人恶心。(辛大明《鸦片战争演义》第五回) 俯首帖耳 俯:跟“仰”相对,低下。形容非常驯服恭顺,像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比喻性成语。 例 (王辉凡)急忙嘴里喝道:“老黑!你连自己家的人都不认得!”便走过来。那黑狗俯首帖耳地站在他身边。(韦君宜《洗礼》六)尽管卫卫的双亲反对候选的未来的儿媳当演员,但是卫卫还是俯首帖耳地为晶晶奔走。(吕雷《海风轻轻吹》一) 奴颜婢膝 形容一副奴才相,卑鄙地对主子献媚讨好的样子。直陈性成语。 例 她亲自奔走活动,奴颜婢膝,表现得淋漓尽致,为贾府上下所不齿。(柯灵《〈长相思〉序》)宋高宗一心讨好金国,乞求和平,曾经奴颜婢膝地向金国皇帝表示:既然蒙受大恩,成为属国,从今以后,子子孙孙一定要谨守做臣的礼节,来侍奉金国!(雷大绶《采石之战》一) 同 都描写奉承、听命、没有骨气的形象,含贬义。都可作谓语、定语和状语。 辨 “卑躬屈膝”中的“躬”不能写作“恭”。“俯首帖耳”中的“帖”不读tiě或tiè,不宜写作“贴”。 - 上一篇: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 下一篇:悲愤填膺;义愤填膺
奴颜婢膝núyán-bìxī形容低三下四、点头哈腰奴才相十足的样子。 【同】卑躬屈膝 【反】威武不屈 趾高气扬 【注意】“婢”不读bēi;“膝”不读qī。 奴颜婢膝nú yán bì xī〈成〉形容卑鄙无耻谄媚奉承的样子:在敌人面前绝不可以奴颜婢膝。 【同义】奴颜媚骨。 奴颜婢膝nú yán bì xī名词性,联合结构。奴颜:奴才谄媚相。婢膝:奴才下跪样。形容卑鄙无耻,谄媚奉承、巴结讨好的样子,用于贬义。 【例】 我不能够死在那暴戾者的手里,我不能够奴颜婢膝地永远死陷在那暴戾者的手里。(郭沫若《虎符》) 奴颜婢膝(同)卑躬屈膝 (反)趾高气扬 奴颜婢膝 奴颜婢膝像奴婢见了主子那样满脸堆笑,双膝下跪。比喻为了巴结权贵,卑躬屈节,奴性十足。 ☚ 宁媚于灶 奴颜媚骨 ☛ 卑躬屈膝 卑躬屈膝卑躬屈己 卑躬曲己 卑身屈己 卑身屈体 卑体屈己 折节卑躬 谄媚讨好,卑躬屈膝:降颜屈体 卑躬屈膝,谄媚讨好:蠖屈鼠伏 卑躬屈膝的神态:望尘(望尘拜伏) 迎候显贵时卑膝的样子:望尘而拜 卑躬屈膝、谄媚讨好的样子:奴颜媚骨 奴颜婢色 奴颜婢睐 奴颜婢膝 卑膝奴颜 婢膝奴颜 (没有骨气,谄媚奉承:卑躬屈膝) ☚ 拍马屁 谄媚 ☛
巴结 巴结过从 巴结上司:浮上水 巴结有权势的人:洑上水 依附、巴结有声望的人:希光附影 希光附景 对外国奉承巴结:媚外 讨好巴结别人:市观讨好 奉承巴结别人:说项依刘 依附巴结:附媚 附攀 阿谀巴结:阿结 以贿赂巴结权贵:赂权 装着笑脸去巴结人:谄笑 趁机攀附巴结权势者:乘时附势 竭力去巴结:拼命巴结 卑躬屈膝、奉承巴结的样子:奴颜婢膝 不择手段地谄媚巴结:吮痈舐痔 吮痈噬痔 吮痈舔痔 吮疽舐痔 吮人痈痔 舐痔吮痈 舐痈吮痔 无耻地献上妻子和女儿以巴结权贵:出妻献子 (趋炎附势,奉承讨好:巴结)
另见:迎合 讨好 奉承 阿谀 ☚ 奉承讨好 巴结讨好 ☛ 奴颜婢膝nú yán bì xīact abjectly (/obse quiously) so as to curry favour; bend one’s knees before; bow and scrape like a slave to sb; cringing;fawn on (/upon); lick sb’s boot (/feet/shoes/spittle); servile; subservient ❍ 可是反过来看看我们的统治者吧——他们荒淫无耻,他们对外~,甘心卖国求荣;…… (杨沫 《青春之歌》133) How different from our rulers,who are leading a life of shameless dissipa tion! They bow and scrape like slaves to the for eigners,willing to sell the country for their own selfish ends;…/这~的讲话刚完,接着秘书长又换了腔调骂起街来。(杨沫《青春之歌》596) After describing his servile behaviour,the dean went on to abuse the students. 奴颜婢膝subservient; servile; slavish;sycophancy 在侵略者面前~behave servilely before the aggressors/在敌人面前~bend one’s knees to(or fawn on)the enemy 奴颜婢膝nú yán bì xī颜:面容;奴颜:奴才巴结他人相;婢膝:婢女下跪。形容卑躬屈节地讨好他人。servile, fawn on, flatter sedulously, bend one’s knees before 奴颜婢膝nú yán bì xī【解义】婢:婢女。像奴婢似的卑躬屈膝。低声下气。形容谄媚讨好、奴性十足的嘴脸和丑态。 【例句】他那副~的样子,真让人厌恶。 【近义】卑躬屈膝、奴颜媚骨 【反义】不亢不卑、刚正不阿、威武不屈 奴颜婢膝nú yán bì xī卑躬屈膝地谄媚奉承。唐·陆龟蒙《散人歌》:“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为狂痴。”《宋史·陈仲微传》:“俯首吐心,奴颜婢膝。” 奴颜婢膝陈仲微是南宋度宗时的著名谏官。当时,宋度宗偏安一隅,整天饮酒作乐,把朝政全部交给太师贾似道处理。 贾似道是历史上有名的奸相,他见度宗十分昏庸,便专横跋扈,排斥异己,稍不如意,还常以辞官相要挟。 而这时北方的蒙古朝迅速崛起。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吞金灭辽,又迅速占领了北方大半个中国。宋度宗迷恋享乐,害怕战争,始终没有积极抵抗的决心。而贾似道又竭力隐瞒前线的真相,更不派兵增援前线,以致国土逐渐丧失,局势日益严重起来,使南宋朝廷到了灭亡的前夜。 陈仲微看到这种情况,心中非常焦急。他大胆上书,严厉指责贾似道误国,并认为宋度宗对此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在谏书中又从宋朝的历史上进行分析,认为,北宋徽宗时代和南宋高宗时代和现在情况差不多:奸相当政!这些奸相佞臣起初竭力奉承皇帝,享受荣华富贵,而他们对辽、金等敌国,却奴颜婢膝,丝毫也没有民族的气节,结果遭到后人的唾骂。 他还在谏书中希望宋度宗和贾似道以历史为镜子,能够彻底悔悟,不要害了国家,最后也害了自己。 但是,宋度宗不听陈仲微的劝谏,继续信用贾似道。直到度宗死后,谢太后当政,才将贾似道放逐。但不久之后,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王朝便灭亡了。 后来,“奴颜婢膝”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卑躬屈膝,献媚求宠。 奴颜婢膝nú yán bì xī奴颜:奴才谄媚相。婢膝:指婢女常对人下跪。形容奴仆般向人巴结讨好的样子。唐·陆龟蒙《江湖散人歌》诗:“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为狂痴。” 【例】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官员~,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 〔近〕卑躬屈膝 见〖卑躬屈膝〗。 〔注〕“婢”读bì。 奴颜婢膝nú yán bì xī【释义】形容奴才相十足,奉承巴结的样子。 奴:??. ?? ?. 颜:??. 婢:?? ?. 膝:??. ??? ?? ??? ?? ???? ?? ???? ??. ?????. ???? ?????. 【例句】他为人正直,从不奴颜婢膝地去奉承上司。 ?? ??? ???? ???????? ??? ?? ??. 【近义词】卑躬屈膝 【反义词】刚正不阿 奴颜婢膝nú yán bì xī奴颜:奴才的面孔。婢膝:婢女下跪的膝盖。像奴仆般地向人讨好。形容卑鄙无耻、谄媚拍马的样子。羊朱《〈金陵春梦〉序》:“这个人就是~,一心事外姓,百般杀同胞的大汉奸曾国藩。”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睐者为晓解当世。”(睐lài:看,这里指不敢正视。) 〔近义〕卑躬屈膝 奴颜媚骨 〔反义〕耀武扬威 颐指气使 趾高气扬 〔辨析〕婢,不能读bēi。“奴颜婢膝”偏重于表现奴气,“卑躬屈节”偏重于表现奴相,“奴颜媚骨”偏重于表现奴性。 奴颜婢膝nú yán bì xī趾高气扬 zhi gao qi yang 【奴颜婢膝】 形容奴才相十足,无耻地向别人拍马讨好。奴颜:奴才的脸,常显谄媚相。婢膝:婢女的膝,常常下跪。源出《抱朴子·交际》:“以奴颜婢睐者为晓解当世”。 【趾高气扬】 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神气十足。源出《左传·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不固矣。” ﹝例﹞ 他们荒淫无耻,他们对外奴颜婢膝,甘心卖国求荣;对内可就摆出了老爷架子,屠杀、逮捕、奴役、监禁,……(杨沫:《青春之歌》)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大清帝国和所有殖民主义国家的战争都以失败和赔款割地告终,西方的商人来广州贸易,越发趾高气扬了。(秦牧:《愤怒的海》)
卑躬屈膝bēi gōng qū xī奴颜婢膝 奴颜媚骨 nu yan bi xi nu yan mei gu 【卑躬屈膝】 形容谄媚奉承、没有骨气的奴才相。卑躬:低头弯腰。屈膝:下跪。也作“卑躬屈节”。 【奴颜婢膝】 奴才的脸,侍女的膝。意谓奴才相十足,无耻地向别人拍马讨好。源出《抱朴子·交际》:“以奴颜婢睐者为晓解当世。” 【奴颜媚骨】 奴才的脸,谄媚的骨头。意谓讨好别人的嘴脸和性格。﹝例﹞ 不管有多大困难也不能向朝廷卑躬屈膝,用变节投降的办法,苟安一时。(姚雪垠:《李自成》) 杜甫在《登慈恩寺塔》中能够讽刺唐玄宗的荒滛,在《丽人行》中能够揭露杨家姐妹兄弟的豪奢,而在这篇表文中却这样低首下心、卑躬屈节、奉承权贵,实在出人意外!(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宋金终是旧家子弟出身,任你十分落泊,还存三分骨气,不肯随那叫街丐户一流,奴颜婢膝,没廉没耻。(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不屈不挠 bu qu bu nao 【不屈不挠】 形容顽强斗争,决不屈服。屈:屈服。挠:弯曲。 ﹝例﹞ 他一贯地不屈不挠地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作坚决的斗争,在敌人压迫他,摧残他的恶劣的环境里,他忍受着,反抗着,正如陕北公学的同志们能够在这样坏的物质生活里勤谨地学习革命理论一样,是充满了艰苦斗争的精神的。(毛泽东:《论鲁迅》) 奴颜婢膝nú yán bì xī奴颜:奴才谄媚的嘴脸。婢膝:指婢女常对人下跪。低三下四、卑躬屈膝向人巴结讨好的样子。 〔例〕鸦片战争期间,那些~的朝中大臣,不惜割让国家的领土,以换取洋人的欢心。 【提示】“婢”不能读作、写作“卑(bēi)”。 奴颜婢膝núyán-bìxī奴:男仆。婢:女仆。膝:膝盖。奴颜卑恭,婢膝常跪。形容奴才相十足,低三下四地向人讨好。 奴颜婢膝nú yán bì xī奴仆与奴婢的面容与膝盖。形容谄媚讨好、奴才相十足的样子。也作“婢膝奴颜”。 奴颜婢膝nú yán bì xī【解义】 婢:婢女。像奴婢似的卑躬屈膝。低声下气。形容谄媚讨好、奴性十足的嘴脸和丑态。 【例句】 他那副~的样子,真让人厌恶。 【近义】 卑躬屈膝、奴颜媚骨 【反义】 不亢不卑、刚正不阿、威武不屈 奴颜婢膝nú yán bì xī颜: 脸面,表情。婢膝: 婢女屈膝下跪。形容低三下四奉承讨好的样子。杨沫《青春之歌》:“可是反过来看看我们的统治者吧——他们荒淫无耻,他们对外~,甘心卖国求荣。” 奴颜婢膝nu yan bi xi婢:婢女。像奴婢似的卑躬屈膝、低声下气。形容谄媚讨好、奴性十足的嘴脸和丑态。 【也作】婢膝奴颜 【近】奴颜媚骨 卑躬屈膝 【反】大义凛然 趾高气扬 【注意】婢膝,不读bei qi。 奴颜婢膝núyán-bìxī颜:面容,面孔。婢:女仆。膝:膝盖。指卑躬屈膝,低声下气,奴才相十足。 【例】当他在敌人面前奴颜婢膝,在尖锐的斗争面前,懦弱,卑怯,而背弃自己的阶级,自己的战斗队伍时,你会想到“在这个人的血管里流着的还是战士的血液吗”?(刘白羽《平民小札》) N4NY【奴颜婢膝】nú yán bì xī形容一副卑躬屈膝、低声下气的奴才样子。婢:女奴,供使役的女子。 奴颜婢膝núyán-bìxī〔并列〕 形容低声下气,谄媚讨好的样子。《九尾龟》68回:“在上司面前做不出的~,只要一见了倌人,他就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没有一样不做出来。” △ 贬义。形容卑躬屈膝的奴才相,可用此语。 【近义】奴颜婢色 卑躬屈膝 〖反义〗不卑不亢。 也作“婢膝奴颜”。 奴颜婢膝nú yán bì xī奴颜:奴才的面孔,喻满脸媚色。婢膝:侍女常下跪的膝盖。形容不顾羞耻地拍马讨好,阿谀逢迎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