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的构造与功能
女性的主性器官为卵巢,副性器官有输卵管、子宫、阴道和外阴等。如图1.11-1及图1.11-2所示,卵巢位于盆腔内子宫两侧的后上方,呈卵圆形,左右各一,通过系膜、韧带与子宫相连,并悬于小骨盆侧壁上。卵巢具有产生卵子和分泌激素双重功能,因此又称性腺。卵子通常自一个卵巢排入腹腔后,随即被输卵管捕获,输卵管为细长的肌性管道,一端紧靠卵巢(不接连),另端与子宫腔相通,管壁由粘膜、肌层和浆膜三层组成,通过粘膜上皮纤毛向子宫方向的摆动和肌层的蠕动将受精卵输送到子宫内(卵子在输卵管内受精)。子宫位于直肠与膀胱之间,为中空器官,形状和大小像一个倒置的梨,是胎儿发育的地方。子宫壁从内到外分为三层:
❶内膜,即子宫粘膜,其靠近宫腔2/3的浅层部分称功能层,在卵巢激素的影响下呈周期性增张与脱落的变化;深层1/3部分称为基底层,功能层脱落造成出血即为月经,随后由基底层再生使内膜修复(请参阅月经生理词条)。
❷肌层:由平滑肌构成,很厚,子宫肌的节律性收缩是胎儿娩出的动力;
❸浆膜,为覆盖于子宫外的腹膜。阴道是有扩展性的管道,阴道与宫腔以较细的宫颈管相通,射入阴道的精子通过宫颈管进入子宫后再到达输卵管,使卵子在输卵管内受精。阴道外口周围为外阴,包括大、小阴唇和阴蒂等。在胚胎期,卵巢内产生大约700万个生殖细胞,但一生中仅有400—500个发育成熟,其余均退化。从青春期开始,通常大约每28天产生一个成熟卵子,称为一个卵巢周期。在卵巢周期中,卵子的成熟过程和激素的分泌情况大致如下(见图1.11-3):周期开始时,卵细胞由单层上皮包围而形成初级卵泡由于上皮细胞增殖而使卵泡逐渐长大,并形成空腔,其中充满液体,卵细胞被挤到卵泡的一侧。同时,卵泡在成熟过程中分泌越来越多的雌激素和小量孕激素,并逐渐移到卵巢表面,随后卵泡膜和卵巢外膜破裂,卵子及其周围的一层细胞从破口处排出,此过程称为排卵。从初级卵泡发育为成熟卵泡的时间约为2周。排卵后,残留在卵泡膜内的细胞增生、肥大而形成黄体,黄体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如果卵子受精而开始妊娠,黄体则继续生长,并分泌大量孕激素,直到妊娠4个月左右才逐渐萎缩,这时,胎盘已能取代黄体分泌足够的孕激素,以满足维持妊娠的需要。如卵子未受精,则黄体仅维持2周左右便萎缩。雌激素和孕激素也随之减少,到此一个卵巢周期便结束。在一个卵巢周期中,卵巢内常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卵泡同时发育,但一般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雌激素是女性基本的性激素,缺少雌激素则青春期的所有变化都不会出现,它可被看作是与生殖功能有关的所有组织的生长激素,可以促进副性器官的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此外,可以加强子宫和输卵管的收缩,刺激宫颈腺分泌稀薄、碱性较强的粘液以有助于精子的存活、运动。总的看来,它的作用在于促进卵子的受精过程。孕激素的作用比较局限,主要是使机体做好妊娠的准备。它的绝大部分作用只有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在对子宫的作用方面,孕激素在雌激素使内膜发生增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血管和腺体的增生,并分泌有营养性的液体,以利于胚胎着床。在功能上孕激素可抑制子宫的收缩和降低其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并可能降低母体的免疫排斥反应,从而防止早期流产。在对乳腺的作用方面,雌激素刺激乳腺导管和结缔组织增生,而孕激素则在此基础上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妊娠时可使乳腺具备泌乳能力。卵巢的功能受腺垂体和下丘脑激素的控制,另外,卵巢激素还可反馈性地影响腺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这种相互关系被称为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其具体情况如下: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腺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刺激卵泡的生长,黄体生成素刺激成长中的卵泡分泌雌激素,雌激素反过来加强腺垂体对黄体生成素的分泌(正反馈),结果,在排卵前使黄体生成素的分泌急剧增加而形成排卵峰并诱导排卵。排卵后孕激素又促进黄体的形成和黄体对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这两种卵巢激素同时作用则反馈性地抑制黄体生成素的分泌,黄体失去黄体生成素的支持便发生萎缩,于是卵巢激素对腺垂体的抑制作用解除而重新开始一个新的周期。

图1.11-1 女性骨盆正中切面

图1.11-2 子宫及其附件

图1.11-3 卵巢构造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