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奥拉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奥拉比1841—1911Ahmad Orabi埃及民族领袖。生于下埃及札加济格附近的小地主家庭。十九岁时成为陆军中校。当时埃及已沦为半殖民地国家。1879年1月他创立具有资产阶级自由思想的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得到人民广泛支持。1881年9月9日率领土著军人约四千人包围王宫,向陶菲克政府提出实施宪政等四项要求。陶菲克勉强同意,让亲奥拉比的巴鲁底组阁,奥拉比任陆军大臣,成为内阁的实际负责人。新内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颁布新宪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英法殖民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1882年5月英法两国派出舰队,迫使巴鲁底辞职。7月10日英国要求埃及交出亚历山大要塞全部炮台。奥拉比不顾陶菲克投降的旨意,组成十万志愿军,半年内击退英军多次进攻。后由于力量悬殊和叛徒出卖,开罗沦陷,奥拉比等被捕入狱,不久被流放锡兰。1901年才获准回国。后死于开罗。 奥拉比 奥拉比旧译阿拉比 1841-1911Aolabi,Ahmad Orabi 19世纪末埃及抗英运动领袖。生于小地主家庭。13岁应征入伍,19岁成为穆罕默德·阿里王朝第一个荣获中校军衔的土著埃及人。在伊斯梅尔当政时期(1863-1879年),目睹国家危亡,身受民族歧视之害(16年间未升一级,反被无辜革职三年),形成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1876年,参加并领导了青年埃及协会。该协会与祖国协会联合,于1879年改名为祖国党,奥拉比当选为主席。该党以土著军官、知识分子和自由派地主为主体,要求改革,消除西方殖民主义和土耳其、契尔克斯人的民族压迫,实现“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1881年9月,奥拉比进行兵谏,迫使政府改组。1882年2月,由亲奥拉比的巴鲁底组阁,奥拉比出任陆军大臣,为内阁实际掌权者。内阁颁布“基本法”,规定内阁向议会负责;解雇一批外籍官吏;提升土著军官;扩充军队。5月,英、法舰队抵埃,迫使巴鲁底内阁辞职,改革夭折。奥拉比在土著军人支持下留任。7月,英军入侵亚历山大城,奥拉比英勇抵抗后,率领全城军民撤离,随即号召进行“圣战”。在开罗组成军事会议,履行中央政府职责,被授予“埃及保卫者”头衔。8月,亲自指挥开罗附近的保卫战。因敌强我弱,9月14日,开罗沦陷。奥拉比被捕,被流放到远离国土的锡兰(今斯里兰卡)。1901年,获释回国,曾一度表示支持英国占领埃及,但终于消除幻想,号召青年一代为光复埃及独立奋斗。 ☚ 利文斯顿 孟尼利克二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