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玉帛
古代王朝祭典仪节之一。指祭祀仪式中进献、安放玉帛祭品的程式仪节。奠即进献、安放之意。据《新唐书·礼乐志一》记载,奠玉帛规制极为严密: “诸太祝跪取玉幣于篚,各立于尊所。皇帝升坛自南陛,北向立 太祝以玉幣授侍中,东向以进。 皇帝搢镇圭受之, 跪奠于昊天上帝, 俯伏,兴,少退,再拜,立于西方,东向。太祝以幣授侍中以进,皇帝受幣,跪奠于高祖神尧皇帝,俯伏,兴,拜,降自南陛,复于位。皇帝将奠配帝之幣,谒者七人,分引献官奉玉幣俱进,跪奠于诸神之位; 祝史、斋郎助奠。” 如果是在宗庙举行的祭典,奠玉帛则称为 “晨裸”。其主要仪程除与奠玉帛相同的外,还有以酒沥地为奠的仪节,“执尊者举幂,侍中赞酌郁酒,进献祖神座前,北向跪,以鬯裸地奠之,俯伏,兴,少退,北向再拜。又就懿祖尊彝所,执尊者举幂,侍中取瓒于坫以进,皇帝受瓒。侍中赞酌郁酒,进懿祖神座前,南向跪,以鬯裸地奠之。次裸太祖以下,皆如懿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