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过度jiangli guodu
奖励作为鼓励幼儿从事某种活动的重要手段,关键在于如何适当地运用奖赏手段,进行有效奖励。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度,就称为奖励过度。成人在适用奖励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❶要考虑幼儿的感受。奖励可能会使幼儿产生被人操纵的感觉。为了减少以至于消除幼儿的这种感觉,成人应让幼儿明白,奖励只不过是一种手段,是为了让他们达到更远、更高的目标。等他们的行为走上正常轨道,或者他们对本无兴趣的事物发生兴趣后,便不必依赖奖励。
❷要考虑幼儿的动机。例如幼儿对某些知识根本没有兴趣,不妨用奖励的力量来诱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又例如,如果幼儿对某些艰深知识的学习尚不具备应有的基本能力,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可运用奖励手段先诱导他去学习那些基本能力。
❸要考虑幼儿的自觉性。幼儿是由他律逐步发展成为自律,自动、自觉的活动积极性是其发展的方向。因此,鼓励幼儿去做他不愿做的事时,或要求他学他不愿学的新技能时,虽然可以采用奖励的方法,但应注意不要使幼儿养成过分依赖奖赏的习惯,以免他活动的自觉积极性受到阻碍,无法得到正常发展。
❹要考虑幼儿的能力。奖励不仅使受奖者得到实惠,更应使受奖者感到自己成功并为自己的成功而骄傲。
❺要多用口头表扬,它虽然是外在奖励之例,但它却不具备其他外在奖励的潜在危险。以上都是奖励的原则,如果超出这些原则,就会造成奖励过度,出现一些危险:
❶为了获得奖励,幼儿不得不尽力而为,然而心中可能会产生受人操纵之感,心情压抑,从而直接间接地影响学习。
❷如果被奖励惯了,幼儿可能会形成过分依赖心理。如果一旦无人为他的行为表现打分,给他的良好成绩以奖励,他便会一事无成。
❸如果幼儿只因外在动机而学习,慢慢就会把学习当做谋“奖”工具。一旦奖励到手,学习活动便随之结束。
❹如果幼儿本来对某种学习活动具有浓厚兴趣,本出自于内在动机,而成人却给予物质奖励,则会使幼儿兴趣转移,由活动过程转到活动结果,由内在动机变为外在动机,把学习当作手段。所以,应尽量把握好奖励的度,做到有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