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奎文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書閣部 > 官方庋藏 > 奎文閣
奎文閣  kuíwéngé

曲阜孔廟的藏書樓。始建於宋天禧二年,名藏書樓;金明昌二年重修,改今名。古以奎爲二十八宿之一,主文章,故稱。明·陳鎬《闕里志·林廟志·至聖先師廟》:“[唐、宋、金、元]碑亭之前爲奎文閣,閣凡五間,制甚壯麗,亦謂之藏書樓,東西列明製碑亭。”明、清又曾擴建增修。

奎文阁

奎文阁

位于孔庙内廷同文门之北,是一座地位仅略次于大成殿的单体建筑。平面上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高二层,中夹暗层,三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阁正面设走廊,其余三面以厚墙包砌,下层擎檐柱全用石柱,立在砖石阶石之上。从结构上看,此阁上下两层之柱并不连贯,即下层之柱仅至额枋上皮为止,以上施斗栱,载各式之梁,梁上再建上层之柱。然上层之檐柱,通过平座,置于挑尖梁之上。奎文阁初建于宋真宗天禧二年 (1018年),由孔道辅监修孔庙时,修建了书楼。金章宗明昌二年 (1191年),赐阁门曰“奎文”。元明清三代屡经修葺或重建,现存奎文阁为清代遗留之建筑。阁内原藏历代帝王赐书、墨迹,明清时曾专设奎文阁七品典籍官一员管理。阁廊下东西两侧立明代记事石碑二,东为李东阳撰书《奎文阁赋》碑,西为《奎文阁重置书籍记》碑,碑文记载了当时赐书和藏书的情况。经历代战乱,藏书已大部散失。

☚ 同文门   阙里故宅 ☛
奎文阁

奎文阁

位于孔庙同文门北,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名藏书楼。金明昌六年(1195)重修,金章宗据《孝经》“奎主文章”改名奎文阁,奎星为二十八宿之一。阁高23.35米,宽30.1米,进深17.62米;三层,飞檐,四重斗栱覆黄琉璃瓦;阁底砖砌平台,重立支柱;楼上是藏书处,楼下是过殿。结构坚固,工艺奇巧。自明弘治十七年(1504)重修后,经数百年风雨,乃至地震,基本保持原状,为中外建筑学家所瞩目,是我国古代著名木结构楼阁之一。正面二层檐上悬“奎文阁”竖匾,为清乾隆帝所书。从宋真宗起即在阁上庋藏太宗御书及九经等。明清时曾设奎文阁七品典籍官一名管理。此阁为皇帝祭孔举行释奠典礼演习和皇帝官员步行入内之处。阁内藏书已移地,现存清雍正、乾隆皇帝刻石八种。阁前廊下尚有明代记事石碑两块,阁内陈列《圣迹图》刻本。

☚ 同文门   十三碑亭 ☛
奎文阁

奎文阁

位于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东紫巷,居全城的制高点。始建清乾隆六年 (1741)。原址在城东南隅。1945年移至现址。2002年维修。占地面积约90平方米。阁楼式建筑。三层,木结构,通高10.13米,三重檐八角攒尖顶,梁架彩绘龙凤。凭栏竖柱,疏牖洞达。上奉“奎星”神位,中置“文昌帝” 座。阁四周大树环抱,奇花争妍。

☚ 校经书院   龙津风雨桥 ☛
奎文阁

奎文阁

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为我国古代十大名楼之一。在曲阜市孔庙同文门以北,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原名“藏书楼”。“奎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传为天上的文神。金明昌二年(1191年)重修时,改今名。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扩建为三层,高23.35米,阔30.1米,深17.62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三层飞檐,四重斗拱,绿瓦覆顶。后清代高宗重新题扁,清雍正年间改覆黄琉璃瓦。阁底砖砌平台,其童柱直达上层檐柱,平座自童柱单身伸出,结构合理。阁前廊下东西两侧立明代石碑两幢,东为《奎文阁赋》,西为《奎文阁重置书籍记》,碑文记载了当时赐书和藏书的盛况。阁内原藏历代帝王赐书、墨迹,明清时曾设奎文阁七品典籍官一员管理。历经战乱,藏书已大部散失。近几年经落架翻修,奎文阁屹然而立,不失当年风采。

☚ 珍珠泉礼堂   临沂革命烈士纪念堂 ☛
0000698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