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失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失语shīyǔ

〈动〉 丧失了说话能力。

失语shīyǔ

<动>因某种原因而说不出话。
 ◇ 对中风心梗、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肇事创伤、意外事故、偏瘫失语等各种急症可当场救护。(人民日报.1995.3.28)
 ◇ TIA好发于34—65岁,发生在颈动脉系统的表现为一过性单瘫、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单眼失明等。(人民日报.2000.7.21)

失语;施与

◉ 失语shīyǔ 
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例〉不慎~/ 一时~/ 偶然~得罪了人。
❷指说话困难或不能说话。〈例〉患了~症/ 自幼~,成了聋哑人。
◉ 施与shīyǔ  以财物周济人;给予(恩惠)。〈例〉~他人/ 乐于~/ (吴敬梓)不择人地慷慨~,终于倾家荡产,奴逃仆散/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的人。〈近〉施舍/ 周济。

失语shī yǔ

指说话困难或不能说话。1919年汤尔和译《诊断学》下卷:“倘皮质下有病灶时,通过皮质下之各皮质间联合纤维为所侵犯,偶有见失语症者。”1931年《英汉对照百科名汇》:“Aphasia,失语症。”

失语

失语

失语是指理解和运用言语的能力缺失。
言语由具有一定的音、形、义的词,按语法和习惯的用法、节律、声调所组成。通过口语和文字形式来表达和交流思想。它是人们进行思维和社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人脑独有的功能和信号系统。一个意识清晰、精神正常、发音和构音器官无障碍的人,由于脑部病损使其说话、听话、阅读和书写能力残缺或丧失称为失语。
言语信息的输入、存储和输出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功能中枢和传导通路(图)。口语和其它声音刺激一样,首先是经听觉系统传入大脑皮质的初级听区颞横回(41区)。主侧半球的颞横回将语音信息输入同侧颞上回后部的言语感受中枢(42区)又称韦尼克中枢,通过颞中回和颞下回后部的听觉联络区(21、22区)与颞下回(37区)、角回(39区)、缘上回(40区)相互联系。角回又与枕叶的视觉皮质(17、18、19区)、缘上回又与顶叶中央后回的感觉皮质(3,1,2区)相联。文字信息和其它光感刺激一样,首先是经视觉系统传入大脑皮质枕叶后部的初级视区,再输入言语感受中枢。主侧半球颞、顶、枕叶皮质中的上述各区组成后部言语中枢,对输入的口语、文字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加以储存或通过传导纤维束 (主要是弓状束和枕额束)输入前部言语中枢。它包括
❶言语运动中枢,位于主侧半球额下回后部 (44区) 及其邻近皮质,又称布罗卡(Broca)中枢。
❷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8、9区)又称埃克斯内(Exner) 区。前部言语中枢输出言语运动信息,通过和额叶中央前回(4、6区)联系支配构成口语或笔语的动作来表达和交流思想。这种关于言语的功能定位学说,在近代神经学的不断深入研究中正经历着新的修正和发展,但目前仍被广泛应用于对失语的分类和解释。


语言功能中枢


对言语信息的认识、储存、回忆和思考称为内部言语,通过说话和书写而表达出来则称为外部言语。这两个方面的言语功能,单独或混合地发生障碍,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失语。
失语的分类法尚不统一。通常是根据各种失语的表现特征,有助于探讨病损部位及其发病原理和便于设计言语治疗的方案而分类如下。
伴有重复言语障碍的失语: 运动性失语;感受性失语;传导性失语。
没有重复言语障碍的失语:命名性失语;越皮质性失语。
失读伴失写
全失语
单项言语障碍: 单纯词哑 单纯词聋 单纯词盲
运动性失语 其特征是病人说不出他原来会说而要说的话,又称布罗卡失语、表达性失语、口语性失语、言语失用、共济失调性失语。这种失语病人能够听懂别人的口语,内部言语基本正常、但既不能说出自己要说的话,也不能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说不出的词句,虽经别人提词也无济于事,即伴有重复言语的障碍。运动性失语轻度者言不流畅,说话费力、缓慢、减少; 明显者语句常由名词、动词组成,缺乏连词和修饰词,呈断续的电报式言语。重度者只能说单语或音节形成所谓 “单语症”甚至完全不语。明显的运动性失语在询问病史时即可发现。病人不能流畅地叙述病情和回答问题。但对检查者的提问和指令能用表情或动作来正确回答。可伴有中枢性面瘫,上肢单瘫或偏瘫。常见于主侧半球大脑中动脉额顶升支、前中央回分支供血区内的梗塞、创伤、肿瘤等。
感受性失语 主要表现为理解言语的能力缺失。又称韦尼克失语、感觉性失语并无听、视感觉的障碍。其特征为听语和阅读障碍而病人并不自知言语功能有缺陷。说话流畅而罗唆。对话时由于听不懂别人的意思常答非所问,自说自话,东拉西扯,言多而杂。严重时言词错乱称为杂乱性失语。由于缺乏自知力,病人常因听不懂他的话而烦躁,激动,易被误认为精神错乱、痴呆或有意识障碍。感受性失语表现为听不懂口语时,称为失听、词聋或听觉性失语。对熟悉的文字、词汇见而不识称为词盲。不能阅读和笔谈称为失读。尚能认识某些单词,但不理解词句的关系和含义称语义性失语。例如虽认识牛、吃、草等词,但不能识别:“牛吃草”和“草吃牛”的正误或“草被牛吃”是对是错。位于主侧半球颞、顶、枕叶交界区的病损,如大脑中动脉后段或大脑后动脉分支的闭塞,颞顶叶肿物等,累及后部言语中枢时常引起各种型式的感受性失语。一般无感觉、意识的障碍或偏瘫。可能伴有皮质感觉缺损、失认、失写、失用或痴呆。
传导性失语 是一种感受性失语的亚型。病人的口语尚流畅但常有错误。听语和阅读的理解能力减退但不太严重,突出的障碍是不能重复别人的言语。让病人复述、听写或重写一些词句时最易显示出这种失语。它和经典的感受性失语的主要区别是自知力相对完好,病人知道自己的言语功能有缺陷。也可伴发命名、书写等障碍。病损主要是累及颞叶峡部、岛叶皮质下的弓状束和联络纤维,言语信息从后部言语中枢输入前部言语中枢的传导受阻,故称传导性失语。见于大脑中动脉额顶升支或后颞支等分支闭塞或其供血区的外伤、肿物等。
以上三种类型失语的共同特征是都伴有重复言语的障碍。没有重复言语障碍的失语,主要有命名性失语和越皮质性失语两种。
命名性失语 其特征是命名不能。又称称名性失语。表现为说不出代表某种事物的名称,例如病人看见一支钢笔想说出其名称时,说不出“钢笔”一词而说成是“写字用的”,但一经提醒则钢笔二字脱口而出。命名性失语表现为运动性、表达性或称外部言语障碍,但实际上是回忆其所存储的词,即内部言语的障碍。病人并非说不出而是想不起要说的名称,故又称为健忘性失语。病人的口语尚流畅,因有命名困难故常见语流中断,迟疑或不愿说话。能听懂和重复别人的言语、提问和提词。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言语障碍,可单独发生或伴发于其它失语。病损可能位于主侧半球的颞下回下部(37区)或颞中回后部(21区)等颞枕交界区。如大脑后动脉分支闭塞、颞、枕叶肿物等,也可出现于局限性或弥漫性脑萎缩、感染中毒性脑病及其后遗症中,故有人认为命名性失语并无定位意义。
越皮质性失语 其特征是表现有感受性和运动性言语障碍但能够重复别人的言语。有的言语尚流畅而理解言语的能力减退,称为越皮质感受性失语。有的理解言语的能力尚可但表达思想有困难,称为越皮质运动性失语。他们和上述的运动性、感受性和传导性失语不同,能够重复别人的言语、提问或提词,也不同于命名性失语,因为他们的表达困难往往超过命名不能。其发生原理是主侧半球的言语中枢皮质之间的联络纤维受损,虽然言语中枢的核心部位和皮质下的主要传导通路 (弓状束等)无损,但皮质间的联系阻滞。常见于大脑前、中、后动脉皮质支末端吻合区域里的病损如持续过久的休克、CO中毒、脑外伤等皮质缺血缺氧状态复苏后。
失读伴失写 常合并阅读和书写障碍。失读是对文字的理解能力缺失。阅读功能不仅有赖于视觉系统来输入和感受文字信息,还需要主侧半球的视区皮质 (18、19区)和角回(39区)对其加工分析和综合才能认识和理解。因此枕叶、顶叶病损均可损害阅读功能。手部无瘫痪而不能书写称为失写。功能性失写见于书写痉挛。器质性失写多因言语中枢或位于主侧半球缘上回(40区)的运用中枢病损所致,常合并于其它失语和失用症而极少单独发生。书写是用手或其他体部(如用口咬笔写、足划等)的技巧动作把内部言语变成文字信号表达出来。故书写与说话是密切相关的。笔语和口语的皮质中枢基本重迭,但发展程度因人而异。有人善于辞令而拙于文笔,有的人则反之,故发生的口语或笔语障碍也不尽相同。这不仅和病损的部位有关,也和学习训练有关。失读伴失写还可能合并命名性失语或格斯特曼 (Gerstmann) 综合征(手指失认、失左右定向、失写和失算)。常见于顶后部的梗塞或肿物,有定位意义。复杂的计算涉及智能结构。简单计算不能,称为失算。它是语义性失语的一种表现。病人能认识数字或背出乘法口诀,但不能运用来进行简单心算或笔算,也常见于顶枕区病损。
全失语症 是听、说、读、写功能全面发生障碍的完全性失语,即从四会变成了四不会。病人完全不语或只能发出单音、单词,偶而能在情绪激动时脱口说出、写出惯用的口头禅。对人能有会意和合乎礼节的接触。对人们的表情、手势、示意亦能理解。可伴有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常见于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穿通支的闭塞。
单项言语障碍 上述各型失语常有多种言语功能同时发生障碍。临床上还见到单项的言语功能障碍。单纯词哑又称言语不能,病人除不能口语而外,无听语、阅读和书写困难。可能是病损只阻断了言语中枢发出的运动性输出信息所致,故又称为皮质下运动性失语。这种失语恢复较佳,可能完全恢复。单纯词聋即对听语不能理解,也不能重复别人的口语而无其它的言语功能障碍,病人的口语正常或在起病初期有轻度的错乱,这种表达出来的错乱可逐渐恢复而留下单纯的听语障碍。可见于主侧半球的颞叶深部或颞上回中部的病损。单纯词盲是对熟悉的词和文字见而不识。不伴有其它言语功能障碍,故和上述失读伴失写不同。可发生于大脑后动脉分支闭塞,损及主侧视觉皮质和胼胝体后部,文字信息不能输入言语感受中枢故见而不识。常伴有对侧视野的皮质性偏盲或缺损。
还有一些言语障碍很难分类。如言语的感受和运动功能同时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被称为混合性失语,实际上是最常见的失语类型。这类病人的言语感受功能可有好转而言语运动功能较难恢复。但也可能呈相反的预后。错语症是指经常说错话、写错字。这种现象在正常人紧张或疏忽时也可发生。但在轻度失语或失语恢复中顽固而反复出现则被称为错语症。如病人自知其缺陷,常以减慢速度,拖延语调等方式来加以克服,就会令人觉察其言语不同于病前。
失语应和发音及构音障碍相区别。发音是调节气息通过声门的喉部运动,声带和喉部肌肉的病损导致失音或嘶哑,即发音障碍。说话不仅有赖于发音,还需把单个音素拚成音节、词句,讲究节律和语调,才能构成清楚、流畅富有表达性的口语。这取决于咽喉、软腭、唇齿、舌头、呼吸肌的高度协调动作,口腔和鼻腔的共鸣。这些肌群接受舌咽、迷走、舌下、面和膈神经的支配,并受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和锥体外系 (包括基底节和小脑) 输出冲动的调整。构成语音的肌肉运动如有瘫痪或共济失调就会发生构音障碍。其表现为语音含糊,口齿不清,节律异常,声调平板,鼻音过重等。严重时词不分音、语不成句甚至完全不说话。但构音障碍与失语的本质和发病原理不同。构音障碍的病人只是言语不清,而非言语不能。病人理解和运用言语的功能正常。除了构音困难,并无听语、阅读、书写等障碍。常伴有上述神经肌肉结构病损的相应体征。见于真性和假性延髓麻痹、脑干病损、运动神经元病、震颤麻痹、肝豆变性、舞蹈症、小脑病损、重症肌无力等。
失语的治疗原则是在查明和除去病因、病情稳定和允许的前提下坚持针对性的言语治疗训练。
☚ 大脑皮质症状   失语、失认和失用的检查 ☛

失语

aphasia

失语症zhèngshī yǔ

aphasi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