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汉 光武帝)


可以说是早上失去,傍晚便收复了。
“东隅”即日出之处。“桑榆”即日没之处。
将军冯异奉光武帝之命攻打赤眉,双方最初大战于回溪,冯异败绩。后冯异招募散卒大破赤眉于崤山山麓。捷报传至京师光武帝下诏慰劳冯异,称赞他道:“你虽然最初在回溪失利,但终究能够反败为胜,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前文即摘自此一玺书之一节。
(参考) 玺书劳异曰:“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攀龙鳞,附凤翼。   辽东豕也。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日出处,喻早年时光;桑榆,日落处,喻指晚年时光。全句意谓如早年错过时机,晚年努力补救还来得及。语出《后汉书·冯异传》。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亦有相似的语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勉人力争再有作为的立意更为鲜明。

(芳)

☚ 只觉当初欢侍日,千金一刻总蹉跎。   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释义】

古代格言。该句的意思是: 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该句出自 《后汉书》,东隅: 指日出处,即早晨,喻初始。桑榆: 指日落处,即夜晚,喻最终。

【评析】

有故事讲: 东汉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削平赤眉军。赤眉佯败,在回溪之地大破冯军。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复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内外夹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汉光武帝刘秀下诏奖之,谓冯异初虽在回溪失利,但终能在渑池获胜。可谓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终有所得,当论功行赏,以表战功。

【原著简介】

《后汉书》 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是继《史记》 《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与 《史记》 《汉书》 《三国志》并称为 “前四史”。《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 (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 (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可可诗词网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名言: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注释: 东隅: 指日出处。桑榆: 指日落处。汉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冯异镇压赤眉军, 开始在回谿打了败仗, 后在黾池取胜。刘秀用这两句话称赞他。

句意: 在这一方面失败了, 在另一方面却取得了胜利。

南北朝·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可可诗词网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名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注释】①东隅:东边,指太阳升起的地方。②桑榆:指太阳落下的地方。

【释义】早晨受到损失,晚上就挽救回来了。

【点评】受到一点挫折不要紧,只要肯努力以后会得到补偿。

参考文献

《后汉书·冯异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可可诗词网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汉 光武帝)

可以说是早上失去,傍晚便收复了。

“东隅”即日出之处。“桑榆”即日没之处。

将军冯异奉光武帝之命攻打赤眉,双方最初大战于回溪,冯异败绩。后冯异招募散卒大破赤眉于崤山山麓。捷报传至京师光武帝下诏慰劳冯异,称赞他道:“你虽然最初在回溪失利,但终究能够反败为胜,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前文即摘自此一玺书之一节。

(参考) 玺书劳异曰:“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