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太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太祝Tàizhù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姓谱》注云: “古者,择先圣之后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高祖之主、肃恭明神者以为太祝,故后世以官为氏。”
或作“泰祝”。

储光羲707—约760

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县南)人。唐代诗人。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进士,诏中书试文章,授汜水尉。转安宜县尉、下邽县尉,后升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曾接受伪职。肃宗还京后被系下狱,后贬谪岭南,遇赦,死于岭南。原有集七十卷,已散佚,现存《储光羲诗》。《全唐诗》编其诗为四卷。
索引:储光羲,太祝。

太祝

太祝

官名。传说始于夏殷。《周礼》太祝为春官之属。掌祭祀祝祷之事。汉代有太祝令丞,为太常属官,历代沿置。

☚ 奉常   奉礼郎 ☛

太祝

官名。始于周代。秦汉为奉常(太常)属官,历代沿置。唐代太常寺置太祝三人,正九品上,掌祭祀祈祷。

太祝

官名,属太常寺,主管祭祀祈祷。司马光《训俭示康》:“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奉礼听事已宽矣。”

太祝

太祝

官名。西周时期始置。此后历代沿置。掌祭祀祝辞出纳神主牌位之事。《周礼·春官宗伯》: “太祝:下大夫2人,上士4人。” “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 《旧唐书·职官志三》: “太常寺:……太祝六人,) 正九品上)……太祝掌出纳神主于太庙九室,而奉享荐禘给之仪。”

☚ 太子   太常 ☛

太祝tài zhù

官名。也写作"泰祝"或"大祝",掌祝辞和祈祷等事。商朝始设此官,为六太之一。周礼春官之属有太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而祈福祥。秦汉有太祝令丞,晋、宋、齐、梁、陈、北魏、北齐皆沿置;北周依周官;至隋置太祝署太祝令丞,炀帝罢署。唐初有太祝七人,掌读祝文,出纳神主。唐以后历代多沿置,清朝改称读祝官。参看《周礼·春官·太祝》、《通典·职官七·太常卿·太祝》、《清史稿·职官二·太常寺》。

太祝

官名。❶西周置,为祝官之长,掌祭祀祝祷。《周礼》列为春官之属。隋朝置为太常寺太祝署属官,员二人,从九品上。炀帝大业三年(607)废太祝署而留此职直属太常寺,寻增为十人。唐朝仍隶太常寺,初置员七人,后增为九人,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改为三人。掌出纳神主于太庙,大祭祀时进奉匜、中帨,郊庙时跪读祝文。正九品上。

❷太祝令、太祝下大夫的省称。

太祝

官名。商置。《周礼·春官》有太祝,掌祝辞祈祷之事。秦汉有太祝令丞,属太常。北朝置太祝署,隋有太祝。历代因之,至清代废。

太祝

官名。古人崇尚神鬼,遇事都要祝告祈福。西周设置太祝一官,专司祭祀的祈祷。《禽𣪘》有“太祝禽鼎”之语(《三代》二·四一·五),禽就是周公之子伯禽,当时任王朝太祝之职。《周礼·春官》之属有太祝,为祝官之长,“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周礼》中太祝的地位不高,仅为下大夫,与伯禽的身份不符。郭沫若在《金文丛考》中指出,此太祝当为《曲礼》天官六太之一,而非《周礼》所说的下大夫。另据《》记载,的官名为“祝”,其所属有“五邑祝”(见《考图》三·一○);《申𣪘盖》记载申任太祝时其所属有“九祝”(见《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2期)。春秋时宋、虢、齐、郑置“祝”,即太祝之职,鲁、卫称祝史,晋有祝宗。《周礼·春官》之属有太祝,掌六祝之辞以祈福祥。秦汉置太祝令,为太常属官,《后汉书·百官志》本注:“凡国祭祀,掌读祝及迎送神。”秩六百石,有丞一人。北齐于太常寺置太祝署令。隋罢署,但称太祝,历代沿置,清改为读祝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