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太庙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太庙令 太庙令官名。宋代置。掌宗庙祭祀等事。《宋史·职官志四》: “太庙令,掌宗庙荐新、七祀及功臣从享之礼。” ☚ 太卜丞 太庙尉 ☛ 太庙令 太庙令官名,掌帝王祖庙洒扫。三国魏太常寺属官有太庙令,下有丞、斋郎、行夜督郎等属官,六百石,七品;吴同魏置; 蜀称高庙令。晋有太庙令; 宋太庙令领斋郎24人; 齐、梁以下皆有。北魏又有太庙博士、太庙门什; 北齐为太常寺太庙署长官,从八品上,掌郊庙社稷等事。隋为正八品下,炀帝升为正六品。唐从七品下,掌开阖、洒扫、释奠之礼。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696) 至中宗神龙元年 (705) 改为清庙台令,开元二十四年 (736)废,以太常少卿1人知太庙事、二十五年以太庙之事归宗正寺。宋亦属宗正寺,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置为太常寺属官,正九品,以入内内侍充任。掌宗庙荐新、七祀及功臣从享之礼。金熙宗皇统八年 (1148) 置1人,从六品,掌太庙、衍庆、坤宁宫殿神御诸物,及提控诸门关键,扫除、守卫,兼廪牺令事。元惠宗至元三年 (1337) 太常礼仪院置2人,从六品。明清不设。 ☚ 太乐令 明堂令 ☛ 太庙令tài miào lìng官名,三国魏、蜀、吴皆置,掌太庙事务。魏太庙令为太常属官,六百石,七品,掌祭祀。下设丞、斋郎等。蜀、吴掌祖庙洒扫等。两晋沿置。南朝宋一员,领斋郎二十四员。南齐一员。梁置两庙令。陈置,六百石,五品。北魏除置太庙令之外,又置太庙博士、太庙门仆等。北齐为太常寺太庙署长官,掌郊庙社稷等事。隋置一员,正八品下,后升为正七品。唐朝为从七品下,掌宗庙开闭、洒扫、释典之礼。武则天改称清庙台令,后复旧。金为太庙署长官,一员,从六品,掌太庙、衍庆、坤宁宫殿神御诸物及诸门关键、扫除、守卫,兼掌廪牺令事。元为太庙署长官,二员,从六品,掌宗庙行礼及廪牺令事。明清不置。见《通典·职官七·宗正卿·太庙令》、《晋书·职官志·太常》、《隋书·百官中、百官下》、《金史·百官志·太常寺》、《元史·百官四·太常礼仪院·太庙署》。 太庙令官名。汉代有庙令,三国魏改称太庙令,为太常属官。秩六百石,第七品,掌守庙,案行扫除。蜀置高庙令与昭烈帝庙令,吴同魏制称太庙令。晋、南朝与北魏均沿置,北齐称“太庙署令”,见该条。 太庙令职事官名。隶宗正寺。 职源与沿革东汉有太常太庙令(《宋书·百官志》上)。北齐有太常寺太庙署令,掌郊祀、太庙、社稷等事(《隋书·百官志》中)。北宋沿置(《宋会要·职官》22之34)。 职掌掌宗庙荐新、七祀及功臣从享之礼(《通考·职官》9《宗正卿》)。 品位与太社令、籍田令同,为正九品(同前书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