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言与行其可迹兮,与貌其不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言与行其可迹兮,与貌其不变。 【集校】: 洪兴祖:言与行其可迹兮, 朱熹: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 黄省曾:言与行其可迹兮, 明繙宋本:言与行其可迹兮, 朱多煃、毛晋:同洪本。 汪瑗: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貌其不变。 庄允益:同汪本。 姜亮夫: 王逸:出口爲言,所履爲迹,志愿爲情,顔色爲貌。 变,易也。言己吐口陈辞,言与行合,诚可循迹。情貌相副,内外若一, 朱熹:行,下孟反。 言人臣之言行旣可蹤迹,内情外皃又难变匿。 汪瑗:言,出诸口者也。 行,措诸身者也。可迹,言言行皆有踪迹,明白可据而考也,其与诳言诡行而神出鬼没者,异矣。情,蓄于内者也。貌,形于外者也。 不变,言情貌表裏如一,而始终不变也。其与厚貌深情而朝更暮改者,殊矣。 此屈子自言己之事君,其忠诚如此。 黄文焕:抑吾之待知,岂有难知哉?言行可以踪迹, 王夫之:不变,有诸中者,必见诸外,无变易也。卽迹徵心,考言询行,察貌知 陈本礼:此亦五帝语。上章讽楚怀之不明,此讽其不察。有臣如原,不能迹其言行,证其情貌,而相之也。 王闿运:情,诚。
闻一多:《汉书·功臣表》注:“循实而考之曰迹。”《淮南子·齐俗篇》:“言与行相悖,情与貌相反。”言行情貌,两两对举,例与此同。 黄孝纾:迹,足印,引申爲印证,也就是循实考覈。 马茂元:迹,脚印,引申作爲一切事象。 吴孟复:言行,这是泛论,亦兼自指。迹,《周礼·地官·注》:“迹之言迹知鸟兽处。”《后汉书·儒林传·注》:“犹寻也。”情,内情,亦卽实。 王(逸)亦未尽得解,因爲文始开端,尚未到作结论时,这里主要是泛论,意谓人的言行是可以循迹以查的,有诸内必形于外,正是要求“参验而考实”的意思。 王説是言外之意,存备参考。 蒋天枢:可迹,言己之言行蹤迹皆可查察,有否如谗人所诬构者。下文卽言己过去言行之情貌,与《离骚》所言互相发。 汤炳正:从屈赋此言,可知屈子是主张情与貌的统一论者,跟当时韩非子片面强调“情”而反对“貌”的论点是不同的。如《韩非子·解老》有云:“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何以论之?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金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下文又云:“实厚者貌薄”,又云:“处其厚不处其薄者,行情实而去礼貌也。”不难看出,韩非是把人的内美与外美放在互相对立的地位,甚至认爲“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但是,这种美学观点,跟屈子是相反的,因爲屈子是强调内美与外美的统一,认爲“纷吾旣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态)”(《离骚》),亦卽他在《惜诵》里所谓“情与貌其不变”,王注所谓“情貌相副,内外若一”。但更重要的是,屈子的这种美学观,并没有把内美与外美等同起来,而是主张内美是第一性,外美是第二性,内美决定外美。正如《思美人》中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