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太平天国革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太平天国革命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鸦片战争前,由于鸦片输入,中国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妥协投降,各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大人民生活饥寒交迫,人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利用基督教的“平等”思想,反封建的等级制度,秘密进行反清活动,酝酿革命。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1851年1月11日)拜上帝会众,在洪秀全领导下,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举行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太平军随即东进,占领交通要道江口镇。旋又乘胜攻克永安(今蒙山),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秦日纲为天官丞相(后封燕王)、胡以晃为春官丞相(后封豫王)。太平天国诫告全军遵守天令,严守纪律。次年二月十六日(4月5日),太平军自永安出击北上,经阳朔,攻桂平不下,又于四月十六日(6月3日),攻克全州。四月十八日(6月5日)蓑衣渡之战太平军南王冯云山牺牲。不久,连攻道州,全军进行整顿,决定攻取南京。七月三日(8月17日)攻下郴州,太平军发展五、六万人。七月二十九日(9月21日)进攻长沙,西王萧朝贵中炮牺牲。十一月三日(12月13日)攻占岳州,获大批船只。十一月十三日(12月23日)克湖北汉阳,围攻武昌。不久占汉口、克武昌、九江、安庆、芜湖,势如破竹,队伍增至五十余万人。咸丰三年二月十日(1853年3月19日)攻下南京后,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整立营规,立法安民,颁布《天朝天亩制度》,主张建立“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为保护人民对土地所有权,并发“田凭”。还规定以家作基本社会组织守土乡官制,令封建统治者多交赋税,减轻人民负担。把手工业者分别组织在“诸匠营、百工衙”中从事生产。主张圣库制,人无私财,市场开放;允许自由贸易,禁止囤积居奇,投机取巧。对外支持独立自主,反对外来侵略政策,否认不平等条约,禁止输入鸦片。四月初(5月8日),北伐军由李开芳、吉文元率领从扬州出发,经浦口向滁州前进,又攻占山西、河南、震撼京津。次年,李开芳率军攻克高唐州,林凤祥坚持连镇十一个月。咸丰五年一月二十九日(1855年3月17日),李开芳率军自高唐州突围进入山东,茌平冯官屯被围。不久,清兵引水灌官屯,北伐军营被攻破,北伐军失败,李开芳被俘牺牲。西征军由胡以晃、赖汉英等率领,先后攻克安庆、武昌、镇江、九江,进入湖南,占领长沙北靖港,奇袭湘潭,大败湘军水师,再次占领武昌。咸丰六年三月(1856年4月),太平军再克扬州、浦口、破江南大营。五月十八日(6月20日)摧毁江南大营,解除天京的肘腋之患。太平天国革命力量振兴,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八月四日(9月2日)太平天国内部出现了“杨韦事件”北王韦昌辉杀死东王杨秀清及其家属、部众二万余人。韦对石达开不满,并欲加害,石被迫出逃。洪秀全诛死韦昌辉及其同伙,石虽一度回京辅政,但洪秀全对石心存“猜忌”,“不授以兵事”,石于次年五月带20万太平军离京出走。后于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五日(1863年6月 1日),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安顺场附近)全军覆灭,不久遇害。经陈玉成、李秀成等人率军奋战,于咸丰八年八月二十日(1858年9月26日)第二次破江北大营。同年十月十日(17月15日)陈玉成、李秀成取得三河大捷,安庆之围不战自解。咸丰九年(1859年)陈秀成联合捻军在庐州城外击溃清军,斩安徽巡抚李孟祥。三月二十日(4月22日)洪仁玕由香港来天京,不久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提出《资政新篇》,倡言革新。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占领杭州后,又于三月十六日(5月6日)再破江南大营,占丹阳、常州、无锡。“杨韦内讧”、石达开出走,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势力,清兵乘机反扑,夺去武汉、九江等地,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围困天京。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夺取上海、宁波,与英法侵略军英勇奋战,因清政府依靠外国侵略势力,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1864年6月1日)天王洪秀全病逝。同年六月十六日(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军余部仍继续坚持斗争。太平天国坚持斗争十四年,革命势力发展到十八省。这次革命动员了千百万农民群众起来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动摇了清王朝统治,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太平天国革命

1851—1864年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大规模农民革命战争。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残酷压迫剥削人民,使社会矛盾尖锐化。1843年洪秀全创拜上帝会,秘密组织反清力量。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攻克永安(今蒙山),封东、西、南、北、翼五王,初建革命体制。次年自永安突围北上,破全州、攻长沙、陷武汉、克九江、下安庆,1853年3月拔南京,改称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为革命纲领。对外奉行独立自主、反对外来侵略政策。5月出师北伐、西征,有力地推动了各地的反清斗争。1856年4月破清军江北大营,6月破江南大营。不久发生杨韦事变,石达开分军出走,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使形势急转直下,天京再次被围。洪秀全选拨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等主持军政事务。1858年9月击溃江北大营,11月取得三河大捷,1860年5月再破江南大营,攻克常州、苏州,革命形势重新高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革命失败。这次革命坚持14年之久,势力发展到18个省,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反抗精神。

太平天国革命

中国人民反对清王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伟大革命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遭受清王朝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清道光三十年(1851年),洪秀全率众约2万余人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军称太平军,9月攻克永安(今蒙山)。咸丰二年(1852年)四月太平军永安突围北上,进入湖南、湖北,占据汉阳、汉口、武昌。次年二月沿长江东下,夺占江西九江、安徽安庆、芜湖。三月十九日占领江苏南京,遂定都,改称天京。五月分别派兵北伐和西征。北伐军经安徽、河南、山西入直隶(今河北),进逼京津,清廷大震。后在山东失败。西征军溯长江而上,先后攻克安庆、九江、汉口、汉阳、合肥、武昌等地,据有江西8府50余州县,另分兵进入湖南,与曾国藩的湘军战于岳州、湘潭和靖港。六年四月,太平军攻破清军驻扎于扬州一带的江北大营。六月又摧毁清军驻扎于孝陵卫一带的江南大营,解除了清军对天京的威胁。至此,西起武汉,东至镇江,长江两岸连成一片,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是年九月和次年五月,太平天国先后发生天京内讧事件和石达开率众数万出走事件,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革命力量。清军乘机猖狂反扑,武昌、镇江、九江相继失守,天京再度被围。八年九月和十年五月,太平军再破清军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并乘胜进军苏南,占苏州,逼上海,后又进军浙江,连克金华、绍兴、宁波、杭州等地,使革命形势重新高涨。但在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猖狂反扑下,太平军终究未能摆脱被动局面。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洪秀全病逝。七月十九日,曾国藩所部清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失败,分散于各地的太平军余部也相继被中外反革命联合势力所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历时14年,纵横18省,严重动摇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平天国革命

太平天国革命

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革命战争。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清政府对外妥协投降和对人民加重压榨,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秘密进行反清革命活动。1851年1月11日,他率众2万人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3月,在武宣东乡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州 (今广西蒙山县),封王建制。1852年4月,突破清军包围,攻桂林,不克,乃撤围北上。6月克全州,攻入湖南,进军长沙,围攻不下,乃进取岳州 (今湖南岳阳) 和汉阳、汉口,于1853年1月攻占武昌。这时太平军号称50万。2月,全军分水陆两路顺长江东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3月19日,攻占南京,改称天京,定为首都。定都后,颁发《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乡官制度,对外坚持独立自主,否认不平等条约,禁止贩卖鸦片,反对外来侵略。5月派兵北伐和西征。各地各族人民先后发动武装起义,响应或配合太平军作战。太平军北伐震撼京滓,终因孤军深入,于1855年5月失败。西征军到1856年上半年取得重大胜利,控制了天京上游的安庆、九江、武昌等战略要地,并占领鄂东、安徽和江西的大部分地区,先后击溃了围困扬州、天京的清军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同年秋,发生了杨韦事件和次年石达开的分裂出走,使革命受到严重损失,武昌、九江、镇江相继失守,天京被围,革命出现严重危机。为了挽救危局,洪秀全先后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等主持军务,于1858年9月在浦口等地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11月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1859年洪仁玕执掌朝政,颁布《资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批准。1860年5月,太平军再次攻破江南大营,并乘胜攻克了常州、苏州,革命力量再度振兴。但不久天京上游重镇安庆被围。1861年9月,安庆陷落。这时,英、法、美、俄等国公开支持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太平军东取上海、西攻武昌时,都遭到了外国侵略者的干涉。1862年,太平军在上海和宁波与英、法、美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战斗。同年夏,湘军曾国荃部围困天京,李秀成等率大军救援,激战40余天,未能破围。在中外反革命势力联合进攻下,至1864年4、5月间,太平天国在苏南,浙江、皖南的根据地几乎全部失守。6月初,洪秀全病逝。7月19日,天京被清军攻破,太平天国革命失败。但其余部仍继续奋战两年多。太平天国革命发展到18省,坚持斗争14年,把历代农民战争推向最高峰,全面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严重动摇了清朝统治,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革命精神。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证明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和国内封建势力勾结起来的情况下,农民革命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 祺祥政变   天朝田亩制度 ☛

太平天国革命

十九世纪中叶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一说未形成组织),秘密进行反清活动。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一说十月初一,他领导农民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举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出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于咸丰三年(1853)二月攻克南京(改称天京),遂定都,正式建立政权。不久,颁布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又进行北伐和西征。六年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全国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形成全国斗争高潮。此时发生天京事变,革命受到严重损失。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重组领导核心,坚持斗争。八年,太平军发动了浦口、三河战役,重创敌军。九年,洪仁玕由香港抵京,总理朝政,并提出了《资政新篇》。十年,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并乘胜攻取苏州、常州,军事形势有所好转。同治元年(1862)太平军在上海、宁波等地同外国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斗争,但在中外反动派联合进攻下,三年六月十六日(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败亡。此后,太平军余部继续坚持斗争,至七年(1868)最后失败。(参考图63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