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太和改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太和改制 太和改制北魏孝文帝太和( 477—499 )年间,由文明太后和孝文帝推行的鲜卑封建化措施。孝文帝(元宏)于延兴元年( 471 )即位。文明太后以祖母执政,从太和八年( 484 )开始,对北魏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重要改革,其中包括:实行班禄制,给文武百官规定品位,发放俸禄。推行三长制,把劳动人手从宗主控制下夺到封建国家手中。实行均田制,以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保证政府的赋税收入。这三项改革约在太和八年至十四年( 484—490 ) 间完成。为太和改制的第一阶段。太和十四年,文明太后死去,孝文帝亲政,继续推行封建化措施。这时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推行汉化的措施上。太和十七年,迁都洛阳。太和十九年下令不得在朝廷讲鲜卑语。太和二十年,令改鲜卑复姓。改皇姓拓跋氏为元氏。令鲜卑贵族改籍为河南郡洛阳县人。曾数次下令禁胡服,以加强对华夏正统文化的吸收。与此同时,孝文帝采用了汉族的门第制度,制定种族,建立门阀制度,融化了胡汉统治阶级的隔阂。这是太和改制的第二阶段。北魏政权经过太和改制,完成了自身的封建化进程,加速了鲜卑族和其他北方少数族与汉族的融合步伐。北魏封建化进程中所采取的均田制等措施,对北魏的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并为以后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准备了前提。 ☚ 永嘉南渡 九、经济职官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