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舞
鄂温克族、赫哲族民间舞蹈。鄂温克语称该舞“斡日切”,流传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温克自治旗。大约产生在18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鄂温克人为反抗沙俄帝国的入侵而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据传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天鹅的出现使得鄂温克士兵走出困境,从此鄂温克族人民把天鹅视为吉祥之鸟。至今,在喜庆佳节之日,人们仍喜欢排起队来模仿天鹅飞翔的姿态翩翩起舞。舞蹈轻柔优雅,飘逸自然。无音乐伴奏,以舞者模仿天鹅“给咕、给咕” 的叫声统一动作节拍。男女成双表演,人数不限。
流传在黑龙江省赫哲族中的天鹅舞是女子舞蹈。舞者身穿洁白的纱裙,双脚踮起,走着平稳均匀的碎步,双臂展开上下扇动,犹如圣洁的天鹅浮游于碧波之中。舞蹈以赫哲族民间曲调伴奏,过去是边舞边唱,现在用乐器代替了歌唱。根据赫哲族老人的讲述推算,该舞在当地已流传了100多年。

天鹅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