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道天命,支配人類命運的天神的意志。孔臧《鴞賦》:“尋氣而應,天道不踰。”張衡《歸田賦》:“諒天道之微時,追漁父以同嬉。” 天道tiāndào时候或天气也。流行承德等地区,山西稷山话管天气叫〔t‘ian53tau23〕。《燕青博鱼》剧四:“可怎生在旷野荒郊,月黑时光,风高~,独自个背着衣包。”此与时光对举。《秋胡戏妻》剧四:“第一来怕鸦飞~黑,第二来又则怕蚕老麦焦黄。”此意言天色怕暗,亦时候义。《渔樵记》一折:“今日遇着暮冬~,纷纷扬扬,下着如此般大雪。”《黄粱梦》剧三:“这一个骨耸着肩,那一个拳联着脚,正扬风搅雪~。”以上犹云天气。《乐府新声》中无名氏小令《沉醉东风》:“困人时,春~,落花飞红雨潇潇。”《看钱奴》剧二:“正值暮冬~,下着连日大雪。”《倩女离魂》剧一:“可正是暮秋~。”《窦娥冤》剧三:“如今是三伏~。”《救孝子》剧二:“这夏间~。”又:“如今是六月~。”以上时候与天气均可解。《雍熙乐府》一《醉花阴》套《仕女围棋》:“困人~,没心情,拈绣作。”此犹云困人天气。又三《端正好》套《思忆》:“几时得金鸡报晓,端的是困人~。” 天道 天道时候或天气。《窦娥冤》剧三:“如今是三伏天道。” ☚ 匹似 尤 ☛ 天道t‘ian55tau213tian55dao213天气。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 “早是离人伤感,况值暮春天道,好烦恼人也呵!”《水浒传》第三十二回: “若是夏月天道,胡乱在林子里歇一夜; 却恨又是仲冬天气,风霜正冽,夜间寒冷,难以打熬。”“天道”、“天气”前后对举。《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那时正是八月间天道,金风乍转,时气新凉,正好行路。” ![]() ![]() ![]() ![]() ![]() ![]() ![]() ![]() ![]() ![]() 天道tiān dào修养之道。《七谏· 自悲》:“问天道之所在。”王逸注:“天道,长生之道也。” 天道七政變動之占。《論語·公冶長》:“子貢曰: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鄭玄注:“天道,謂七政變動之占。” (卜天壽抄本殘卷《論語》 鄭注)。《論語·公冶長》:“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鄭玄注: “天道,七政變動之占也。” (《通德堂經解》) 天道tiān dào〖名词〗 天道❶ 自然界运动的规律。《庄子·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 各种程度的道理 各种程度的道理一般的道理:经(经理) 常理 常道 彝伦 ☚ 各种道理 义理 ☛ 形势 形势形(形候) 机(机势) 局 风势面势 架势 情势 样势 头势 势头 风色 样子 另见:情况 局势 局面 趋势 发展 ☚ 形势 各种形势 ☛ 天气 天气天光 风日 另见:气候 气象 温度 天色 暖和 冷 热 季节 ☚ 天气 天气好 ☛ 规律 规律道(道方;道度) 常(天行有~)法则 律例 律法 ☚ 联系2 关联 ☛ 天道tiān dào❶自然的规律。《论衡·谴告》:“夫~~,自然也,无为。” 天道先秦道家对自然规律的称谓。《庄子·在宥》:“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认为在人的意志之外存在着一种超然的,完全可以支配一切的自然法则,提出了“道法自然”的理论。他们认为“天道”的特征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柔弱者心胜刚强,因此统治者不应自恃强大,一味横征暴敛,独裁专制,而应奉行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统治方法。道家抨击儒法两家所鼓吹的“人治”和“法治”为“人道”,基于“人道”而制定的一切道德、法律都是违反自然法则的人定法,是天下大乱的根源所在。“道法自然”的思想一定程度上揭露和批判了统治者的残酷,但却宣扬了法律虚无主义的观点。汉初黄老学派吸收其“清静无为”的思想,与法家和儒家的某些观点结合,为汉初和唐初社会安定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天道 202 天道与人道相对,是中国哲学史的一对范畴。春秋时已经常使用。当初包含天象和人双重含义。如《国语. 周语下》记单襄公语:“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又如《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后来有人开始怀疑天道主宰人事。如子产认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昭公十八年》)。先秦“天人之辨”围绕“天道”与“人道”关系而展开。老子最早提出天道自然无为思想,认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庄子·天道》强调“天道远而无所积,故万物成。”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人应“制天命而用之”。西汉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说,则强调天是人的祖先,人是天的副本。宋明理学把三纲五常皆说成是天道。明清之际王夫之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天道与人道的区别与联系:“人之道,天之道也;天之道,人不可以之为道者也” (《续春秋左氏传博议》卷下)。 ☚ 天命 天理 ☛ 天道中国哲学术语。与“人道”相对称。春秋时,有天象的变化过程和以之推测人事吉凶的双重含义。《国语·周语下》有“吾非瞽史,焉知天道”的记载,郑国子产有“天道远,人道迩”的说法。孔子罕言“性与天道”。老子认为:“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提出:“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荀子以天道为天行,认为“天行有常”。东汉王充以天道为自然,反对“符瑞”、“谴告”之说。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人之道,天之道也;天之道,人不可以之为道者也。”戴震认为,人性、物性均由天道分得而成。 天道tiān dào❶指自然规律。《温病条辨·汗论》:“呜呼,天道欤,抑人事欤?” 天道tian dao❶【哲学】Way of the Heaven 天道manifestation of God's will;good or ill omen 天道天的规律、法则。与“人道”相对。春秋时已经常使用“天道”一语,包括天象变化和以天象变化推测人事吉凶祸福双重含义。先秦围绕“天道”与“人道”的关系形成的辩论称“天人之辩”。秦汉期间,不同思想家对天道的解释不同。有的强调其为自然规律、法则的含义,如: 《吕氏春秋·圜道》以盖天说解释天道,称“天道圜,地道方”。“精气一上一下,圜周复杂,无所谓稽留,故曰天道圜”。《论衡》黄老道家学说解释天道,反复强调“天道无为”、“天道自然”。《论衡·谴告》:“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淮南子·天文训》以太阳运行过程为座标论述十二个月天象变化,故曰:“欲知天道,以日为主。”另一些著作则着重发挥天道的神学含义,如: 董仲舒极力强调“人合天道”(《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人理之副天道”(《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他赋于自然以感情和伦理性质,认为天道变化反映天的感情变化,四时气候正常,谷登年半,是天的感情变化正常所致,犹如人主好恶喜怒正常则世治;四时气候失常,灾害并起,是天的感情变化失常所致,犹如人主好恶喜怒失常则世乱。并且主张“辨五行之本未、顺逆、大小、广狭”(《春秋繁露·如天之为》)以观察天道。 天道❶上天的常道,指自然的运行规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