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浮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浮肿fúzhǒng皮下组织因积液过多而肿胀 肿胀 肿胀肿(焮肿) 膀(青紫烂~) 胀(烂~) ☚ 呕吐 血症 ☛ 浮肿症状名。水肿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出《素问·气交变大论》。浮肿有虚实之分,以虚证为多见。《景岳全书·杂证谟》: “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故传入于脾而肌肉浮肿,传入于肺则气息喘急。”浮肿虚者,当以培补脾肾为主,方用实脾饮、金匮肾气汤、真武汤等。实者,当以逐水为先。《证治汇补·水肿章》: “牵牛散,治脾湿太过,遍身浮肿,喘不得卧,腹胀如鼓,大便不溏,小便涩滞。”参见水肿等条。 浮肿证名。出自《素问·气交变大论》,即凹陷性水肿。属虚,为区别肿之为实者,又称虚浮。但持此说者不多。 浮肿又称“水肿”。人体组织细胞间液体积聚过多。有全身性和局部性两种。由血浆渗出或淋巴液回流不畅、营养不良、肾脏疾患和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常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炎、钩虫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疾病。 浮肿 浮肿有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者,浮肿多从眼睑开始,迅速波及面部、踝部及全身,伴体弱乏力、食欲不佳、发冷发热、腰痛尿少等症。慢性者,除有全身渐进性浮肿外,尚有头痛、眩晕、鼻出血、面色苍白、贫血等症状。治疗:❶针刺或药线点灸肾俞、膀胱俞、三阴交、气海、关元、阴陵泉等穴。 ☚ 红浊 风湿 ☛ 浮肿fúzhǒnɡ证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即水肿。有虚实之分, 以虚证多见。多由肺脾肾脏气虚衰所致, 肺虚则气不化水, 脾虚则不能制水, 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故传于脾而肌肉浮肿, 传于肺则气息喘急(见《景岳全书·水肿论治》)。治宜益肺培脾温肾为主。参见水肿条。 浮肿 浮肿浮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及全身肿胀的一种病证。常见于外感风寒湿邪,劳倦太过,饮食不节,房劳过度等原因所致。水是至阴之物,其本在于肾,其标在于肺,其制在于脾。若肺虚则气不能化精、化水;脾虚则不能制水;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传入脾而肌肉浮肿,传入肺而气息喘急,故说:三脏各有所主,都因阴火衰微,肾中之气不能化而水道不通,溢于肌肤而浮肿。浮肿有阳水和阴水,表里寒热之分。若身热口渴,二便闭涩是阳证;若身冷不渴,大便利是阴证。阴证中有中气、挟食、中寒、肾虚等区别。若咳喘,面浮肿者为表证;腹胀胁硬者为里证;若烦热,口燥,腹胀,便闭,饮食喜冷者为里热证;口不渴,饮食喜热,恶寒,恶风,发热者为表寒证。治宜宣肺行水,健脾化湿,温肾化气,通阳利水等法。太阴人表寒浮肿用干栗蛴螬汤,里热浮肿用葛根浮萍汤。少阴人表寒浮肿用芎归葱苏理中汤,十二味宽中汤,保命饮,里热浮肿用香砂养胃汤。少阳人表寒浮肿用木通无忧汤,荆防地黄汤,里热浮肿用木通大安汤,荆防败毒散。太阳人用荞麦100g,水煎空腹服,日再服。 ☚ 郁证 胀满 ☛ 浮肿 浮肿本病系体内水液增多,在皮肤较薄的部位,出现浮肿,为肿胀病之一种。本病没有原发性者,而伴随某一脏腑痼疾之加重,胃腑之消化希拉和调火赫依之功能紊乱,导致胃火衰败,进而全身各部分热能功能减退所致。或长期食用缺乏营养之饮食,饮水(茶)过多等,影响精华与糟粕之分解活动,致使精华不能完全被吸收而浑浊,在赫依之催动下散布于全身,潴留于肌肤疏松处,则出现浮肿。在临床上将浮肿分为心脏性浮肿、肺源性浮肿、肝性浮肿、脾性浮肿、肾性浮肿、妊娠浮肿等。从三根及所患脏腑之特点而言,心脏性者赫依偏盛,肺性者巴达干、血偏盛,肝性者希拉偏盛,脾性者巴达干偏盛,肾性者巴达干与黄水偏盛,妊娠性者巴达干、赫依偏盛。但因所患之原发病症患者之体质特性、年龄、患病季节、病程长短等因素之不同,可并发六基症之任何一症。浮肿发展则将成为水肿。 ☚ 肿胀 水肿 ☛ 浮肿dropsy 浮肿fú zhǒngedema; drops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