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皇天帝。張衡《思玄賦》:“叫帝閽使闢扉兮,覿天皇于瓊宮。” 天皇 天皇❶传说中远古部落的酋长,三皇之首。《史记·秦始皇本纪》认为三皇为“天皇、地皇、泰皇”。《艺文类聚·春秋纬》认为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头,澹泊无所施为,而俗自化。木德王,岁起摄提,兄弟十二人,立各一万八千岁。” ☚ 云中君 木羽 ☛ 天皇古帝名,传说中国远古三皇之首。《史记·秦始皇本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 天皇tiān huáng日本皇帝的称号。1873年丁韪良等《中西闻见录》第2号:“日本国君,倭人称为天皇。”1889年傅云龙《游历日本图经》卷十七:“枢密院者天皇亲临咨询重要国务之所。”1894年黄庆澄《东游日记》:“日本国制,皇帝、太上皇、皇后、皇太后均称陛下,皇太子、皇太孙、亲王、女王均称殿下,民间称皇帝,又称天皇。”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神怪部 > 神 > 上帝 > 天皇 天皇 tiānhuáng 即昊天上帝。 帝王 帝王帝 王(天王;人王) 皇 辟 天子 君长 君人 人君 人牧 大君 元后 衮职 ☚ 帝王 各种帝王 ☛ 天子 天子省内 钜公 鸾舆 云扆 天王 天皇 天父 黄袍 辰晷 众父父黄中君 ☚ 各种帝王 皇帝 ☛ 天皇tiān huáng天帝。《后汉书·张衡传》:“叫帝阍使扉兮,觌觌~~于琼宫。” 天皇日本明治宪法第一章第1条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明治宪法规定以天皇为中心,而形成的天壤无穷的国体。天皇是国家的最高决定权者,是主权者。其第4条规定“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即国家的统治权力,除宪法特别规定由法院和帝国议会行使的权能以外,原则上均属于天皇的权能,天皇对外代表国家,处于国家元首的地位。天皇这种地位的根据,在于天孙降临的神话(神敕),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日本,天皇的神格和天皇的不朽性(与天地共存),是天皇行使统治权的根据。因此,天皇统治日本,被明治宪法认为是当然的,而臣民却没有参与的余地。正因如此,皇位世袭制是当然的归结,宪法第2条规定“皇位依皇室典范之规定,由皇男子孙继承之”。在天皇权能中,立法权虽属于天皇,但其行使需要帝国议会协赞(宪法第5条),司法权也属于天皇,但由法院以天皇的名义行使(宪法第57条)。行政权属于天皇,由国务大臣辅佐天皇行使(宪法第55条)。此外,宪法还列举了不需议会协赞由天皇亲裁事项,其主要者如法律的裁可权,法律的公布及执行大权,议会的组织、开闭、众议院解散大权,紧急命令大权,独立命令及执行命令大权,统帅大权,戒严大权,修改宪法大权等。行使这些大权时,原则上规定由国务大臣辅佐进行,但除授予荣典大权之外,对于统帅大权习惯上处于国务大臣辅佐范围之外(统帅权的独立),由陆军参谋总长、海军军令部总长等军令部机关辅佐天皇。还有,在宪法上不存在任何规定,对于皇室事项的皇室大权,对于祭祀事项的祭祀大权,当然属于天皇。明治宪法还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第3条),天皇对政治的、刑事的、民事的责任一概不负。而且,又以此为根据,在刑法中规定了“不敬罪”,对天皇批评的言行是对国家的犯罪,给予极严厉的处罚。以后,又根据宪法等对天皇的规定,产生天皇为“现人神”的观念,即天皇具有两重资格,既是现实世界的人,又是现实世界的神。因此,天皇统治下的制度是否妥当,不是可以讨论的对象。现行日本国宪法以国民主权为基本原则同时,又承认天皇的存在,但它已不是上述意义的天皇。天皇只起象征作用,行使宪法列举的国事行为,并由内阁建议与认可,天皇成为礼仪的、形式的、名义的存在,天皇的地位及其存在的根据,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天皇日本国家元首的称号,奈良时代开始使用。据日本传统说法,日本皇室是公元前600年由天照大神直系后裔神武天皇开创的。3世纪时,天皇一族打败其他氏族,统一日本中部和西部地区。虽然也有一些天皇被废黜或因宫庭政变被弑,但是日本的天皇制度保持了2000年之久。12至19世纪,贵族和军事集团实际上掌握了天皇的一切权力。1868年明治维新派领袖主张重新确立天皇的直接统治,并建成一个以天皇为统一象征的中央集权国家。天皇历来带有神圣不可侵犯的色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新宪法规定天皇是国家的象征,没有实际政治权力。 天皇日本国皇帝的称号。日本国家元首。公元646年 (大化2年) 日本确立了以天皇为最高统治者的封建专制统治。自平安时代中期 (公元9世纪中叶)起皇权开始旁落。至1215年的幕府时期天皇仅居虚位。1869年明治维新后“王政复出”,日本开始实行君主立宪制。天皇重新掌握国家权力,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总代表。1889年明治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投降后,天皇制虽被保存下来,但天皇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46年日本国宪法规定: “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只有形式上的 “国事之行为”,而无实际的 “国政之权能”,即只具有礼仪和形式上的权力。“天皇的国事行为,必须有内阁的建议和承认”。但天皇在今天的日本仍有较大影响。日本现在在位的天皇是明仁。 天皇日本国皇帝的称号。始于6世纪,当时称倭王、大君。7世纪改称天皇。11世纪出现幕府政治,天皇大权旁落。1868年明治维新后废除幕府制,建立天皇制政府,集政治、军事、祭祀大权于天皇一身。1946年《日本宪法》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不掌握实权。 天皇 天皇天子的古称。袁康《越绝书·记吴王占梦》: “夫越王勾践虽东僻,亦得系于天皇之俭。”《旧唐书·高宗纪下》: “上元二年秋八月壬辰,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 ☚ 天辟 君天 ☛ 天皇日本皇帝的称号。自称为神的后裔。但在明治维新之前没有实权。 天皇 天皇日本皇帝的称号。早在公元前,日本就建立了天皇制,天皇成为日本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公元9世纪中叶,天皇的权力落入“幕府”手中。明治维新执政后,推翻了“幕府”,确立了近代的天皇制。天皇为日本国家元首,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总揽军政大权。1889年公布的《明治宪法》规定,天皇是“神” 的后裔,具有无上的权威。20世纪中叶制定的《日本宪法》确立国家体制从二元君主制转为君主立宪制。宪法规定日本是以“三权分立”原则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国家,天皇只有在礼仪和形式上的权力。日本天皇裕仁1926年继位,是日本历史上第124位天皇。1989年1月7日,裕仁天皇去世,皇太子明仁继位,颁布新年号为“平成”,并于1989年1月8日正式启用。明仁是日本历史上第125位天皇。 ☚ 国王 沙皇 ☛ 天皇tian huang【道教】Divine Emperor of Heaven 天皇tiān huáng传说中的上帝。古时所谓三皇中第一位就是天皇,其次是地皇、人皇。统治天者称天皇,统治地者称地皇,统治人者称人皇,也称泰皇。《史记·秦始皇本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 天皇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司马贞为《史记》补《三皇本纪》说,天皇淡泊无所施为,而俗自化。后世又以天皇为天帝。《后汉书·张衡传》:“觌天皇于神宫。”李贤注:“天皇,天帝也。”参见“三皇”。 天皇皇帝的称谓。《新唐书·高宗本纪》记“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八月壬辰,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