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王春秋時,楚、吳諸國國君相繼稱王,遂尊稱周王爲天王。後泛指君王。傅毅《舞賦》:“天王燕胥,樂而不泆。” 天王 天王佛家语。在欲界六天的最下天的须弥山半有四天王,东方的称作持国天王,西方的称作广目天王,南方的称作增长天王,北方的称作多闻天王。 ☚ 行食 拜忏 ☛ 天王 太平天国最高领导人称号。1851年1月(道光三十年底)金田起义后,洪秀全自称天王。据《太平天日》载,洪被上帝封为天王,奉命下凡诛妖。托言受命于天,故称。1864年(同治三年) 6月洪秀全死,其子洪天贵福称幼天王。 天王tiānwáng〈名〉 音乐界、体育界或影视圈内等最受欢迎的明星。 天王tiān wáng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势的人。《红楼梦》四六回:“我这一辈子,别说是宝玉,就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也作“天王老子”。洪深《五奎桥》一幕:“今天不要说是周乡绅,就是你们请出天王老子来,也不中用了。” 天王tiān wáng天上之王,比喻最高贵的人:难道宝玉是~?他父亲打他一顿,一家子定要闹几天。(三四·783)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二十八宿 > 天王 天王 tiānwáng 亦稱“明堂”“中耀”。心宿之第二星。因其大而明亮,故稱。《後漢書·襄楷傳》:“閏月庚辰,太白入房,犯心小星,震動中耀。中耀,天王也。傍小星者,天王子也。”《晉書·天文志上》:“心三星,天王正位也。中星曰明堂,天子位……前星爲太子,後星爲庶子。”《隋書·天文志中》:“心三星,天王正位也。中星曰明堂,天子位,爲大辰,主天下之賞罰。”一説心宿爲明堂。《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大星天王,前後星子屬。不欲直,直則天王失計。” 天王tiān wáng旧时江湖社会谓戏。《江湖通用切口摘要》:“戏曰天王。” 天王tiān wáng〖名词〗 天神 天神皇(皇神;太皇;大皇) 神天 高仙 上仙 上帝 上天 上苍 后帝 阳灵 天公 天翁 苍天 穹灵 ☚ 天神 管各事的天神 ☛ 有权势的人 有权势的人粗腿 强圉 ☚ 有势的人 绅士 ☛ 天子 天子省内 钜公 鸾舆 云扆 天王 天皇 天父 黄袍 辰晷 众父父黄中君 ☚ 各种帝王 皇帝 ☛ 帝王 帝王帝 王(天王;人王) 皇 辟 天子 君长 君人 人君 人牧 大君 元后 衮职 ☚ 帝王 各种帝王 ☛ 天王tiān wáng❶天子,帝王。《春秋·昭公二十六年》:“~~入于成周。” 天王太平天国最高领导人的称谓。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洪秀全决心抛弃功名,立志推翻清朝统治。金田起义前,他就附会《劝世良言》中词句,自称是“上帝的儿子”、“天兄”、“耶稣的弟弟”,是奉命下凡诛妖。1851年1月 11 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天王之称原出《周礼》,非洪秀全新创。洪秀全死后,其子洪天贵福称幼天王。 天王 天王天子的古称。蔡邕《独断》: “天王,诸夏之所称; 天下之所归往,故称天王。”《史记·孝文本纪》: “大横庚庚,余为天王……所谓天王者乃天子。”杜甫《忆者》之一: “大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 元后 君王 ☛ 天王太平天国国家首领(洪秀全)的称号。 天王太平天国最高领导人的称谓。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洪秀全决心推翻清朝统治。金田起义前,他就附会《劝世良言》中词句, 自称是“上帝的儿子”、 “天兄”、 “耶稣的弟弟”,奉命下凡诛妖。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洪秀全死后,其子洪贵福称幼天王。 天王 天王苗族俗信宗教崇拜神灵。湘西苗族地区过去天王庙甚多,以原乾城 (今吉首)鸦溪的天王庙最为宏大,香火亦最盛,被苗民视为圣地。湘西南城步的长安营、绥宁的赤板等苗族居住区也有天王庙。所祀天王系兄弟三人,或称 “三王”,又称 “白帝天王”。庙中神像一为白脸,一为红脸,一为黑脸。据清严如煜《苗防备览》考证,天王的由来有三说: 其一为西汉末拒王莽的田疆三子,其二为夜郎竹王三子,其三为宋代杨氏兄弟三人(即苗族神话传说人物,参见“白帝天王” 条)。苗民最敬畏此神。每年小暑节前辰、巳两日祭天王,禁屠沽,止钓猎,不举哀,不作乐。苗家平时遇有凶险之事,即向天王许愿还愿; 有诉讼是非难断,则去天王庙滴血盟心; 遇有战事,先去天王庙请旗,祈神保佑。据清代档案资料记载,湘黔苗民乾嘉起义时,苗民义军作战常于队前高举两面大旗,其中一面上写“白帝大王”。 ☚ 开卦堂 天师剑刀 ☛ 天王tiān wáng1、天子的别称《礼记·曲礼下》:"临诸侯,畛于鬼神,曰有天王某甫。"注:"畛,致也,视告致于鬼神辞也。"疏:"此谓天子巡守视告神辞也。"《尚书》中称天子曰王,《春秋》中称天子曰天王,因这时一些诸侯自封为王,为区别诸侯之王,则称天子之王曰天王。见清朝顾炎武《日知录·天王》。 2、君主的尊称。《后汉书·皇后纪》:"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 3、太平天国的首领称天王。《英杰归真》:"受天真命为天王大道君王全,非自称,非人称,又非古书所称,实天父真命封为天王也。" 4、单于封汉雁门尉史为天王。《汉书·匈奴传》:"时雁门尉史行徼,见寇,保此亭,单于得......以尉史为天王。" 天王清代太平天国最高领导人洪秀全的称谓。清咸丰元年(1851)二月二十一日洪秀全在广西武宣东乡称天王,是日在太平天国历史上为“登极节”。据《太平天日》称,洪秀全由上帝封为天王,奉命下凡诛妖。托言受命于天,故称。其不直接称“皇帝”,乃是格于拜上帝会教义: “天父上主皇上帝……才是上,才是帝。天父上主皇上帝而外皆不得僭称上,僭称帝。”洪秀全又称“洪日”、“日头王”、“禾王”等。他死后,其子洪天贵福称幼天王。 天王(1)春秋时期对周天子的尊称。春秋时,楚、吴等诸侯国相继称王,故尊称周天子为天王。《左传·隐公元年》记“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天王,指周平王。顾炎武《日知录》“天王”条说:“《尚书》之文,但称王,《春秋》则曰天王,以当时楚、吴、徐、越僭称王,故加‘天’以别之也。”后世亦泛指封建帝王,如杜甫《忆昔》诗二首之一说:“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2)北周仿《周礼》在中央官制中实行六官制度,皇帝也改称天王。(3)太平天国君主的称号。太平天国的政体采取军师负责制,天王临朝而不理政。正军师东王杨秀清死后,天王曾自任军师,旋又废军师负责制,在天王府设立朝内六部,综理全国政务,归天王直接领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