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天津条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是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4月,英法联军北上大沽,5月3日清政府派大学士桂良、花沙纳与俄国驻华公使在天津签订了中俄《天津条约》。沙俄取得了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琼州7处通商;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停泊军舰,购买土地,建造教堂、住房,以及领事裁判权。5月下旬,英、法联军进犯到天津郊外,要求与清政府会谈修约,美、俄假意充当调停。27日,清政府与英、法、美三国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①各国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营口)、烟台、台南、潮州(汕头)、琼州、镇江、南京、汉口、九江、淡水等10个通商口岸。③英、法等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④外国船只可以在长江口岸来往。⑤向英赔款400万两,向法赔款200万两银,赔款交清后英、法联军退出广州。沙俄根据“利益均沾”原则,实际上分享到英、美、法大部分特权。《天津条约》的签订,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天津条约 - 近代中国历史 - 可可诗词网

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美、英、法胁迫清政府于1858年(咸丰八年)分别订立的不平等条约。见《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5
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

英法联军及美俄公使强迫清政府在天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6年10月,英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5月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沙俄趁机一面怂恿英法联军继续进攻天津,一面又勾结美国扮演“调停人”角色,以欺骗讹诈和威胁利诱的手段,抢先于1858年6月13日同清政府签订了条约。之后,1858年6月下旬清政府又先后同英法美签订条约,合称《天津条约》。该条约共56款,除赔偿英法600万两银子外,同英法美俄签订的条款均有:外国公使常住北京,扩大领事裁判权,增加镇江、南京、九江、汉口、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州、淡水为通商口岸(牛庄现为营口、登州现为烟台、潮州现为汕头),修改税则,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等。该条约的签订,扩大了外国侵略势力对华掠夺范围,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大权。巨大的战争赔款和大量鸦片进口都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灾难和经济负担。

☚ 中法黄埔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 ☛

天津条约

1858年清朝与俄、美、英、法4国签订的条约。第一个是1858年6月13日 (咸丰八年五月初三日,俄历1858年6月1日),清钦差大臣与俄国驻华公使在天津签订的条约。共12款。主要内容有:(1)俄国得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等7处口岸通商,若他国再有在沿海增开口岸,准俄国一律照办;(2)俄国得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并派兵船在这些口岸停泊;(3)俄国东正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 (4)中俄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5)日后中国若给予其他国家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第二个是1858年6月18日(咸丰八年五月初八日),清钦差大臣与美国驻华公使在天津签订的条约。共30款。主要内容有:(1)清政府倘准许其他国家公使驻北京,应准美国一律照办;(2)增开潮州、台湾(台南)为通商口岸;(3)耶稣教教士得自由传教;(4)扩大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即:清政府给其他国家的特权,“无论关涉船只海面、通商贸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国得“一体均沾”;(5)确定领事裁判权。第三个是1858年6月26日(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清钦差大臣与英国全权代表在天津签订的条约。共56款,附有《专条》。主要内容有:(1)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官;增开牛庄、登州、台湾(台南)、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2)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传教;(3)英国人得往内地游历、通商;(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5)中英两国派员在上海举行会议,修改关税税则;(6)中国给英国赔款4百万两;(7)确定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第四个是1858年6月27日,咸丰八年五月十七日,清钦差大臣与法国全权代表在天津签订的条约。共42款。另订《和约章程补遗》6款。主要内容有:(1)法国公使得驻北京;(2)增开琼州、潮州、台湾(台南)、淡水、登州、南京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登州口岸设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并在各口设领事馆;(3)天主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法国人得往内地游历;(4)凡中国与各国议定的税则、关口税、吨税、过关税、出入口货税、法国都可“均沾”;(5)法国兵船可以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6)中国给法国赔款银2百万两。另外,作为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的补充条款,1858年11月8日(咸丰八年十月初三日)。请钦差大臣与英国全权代表在上海签订的条约。共10款,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有:(1)海关聘用英人; (2)海关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3)洋货运销内地,只纳子口税百分之二点五,不再纳厘金税; (4)鸦片可以“洋药”名义,“每百斤纳税银三十两”作为合法商品进口。

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美、英、法强迫清政府在天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见“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年),俄、美、英、法等国通过威胁和武力等手段,于1858年6月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详见《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tian jin tiao yue

Treaties of Tianjin,unequal treaties signed between the Qing Government and the imperialist powers of Tsarist Russia,the United States,Great Britain and France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Second Opium War(1856~1860)

天津条约

the Treaties of Tianjin (or Tientsin)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由清钦差大臣与英、法、俄、美四国的全权代表分别签订了中英、中法、中俄、中美的《天津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订立的美国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由美国驻华公使列威廉同中国全权大臣桂良和花沙纳签订。主要内容:清政府倘准许其他国家公使驻京,应准美国一律照办;增开潮州(后改为汕头)、台湾(台南)为通商口岸;清政府给予其他国家的特权,美国均“一体均沾”。条约为美国进一步对中国进行政治控制、贸易掠夺和文化侵略铺平了道路。

天津条约

清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俄、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咸丰八年(1858)五月三日,清政府派大学士桂良、花沙纳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了中俄《天津条约》,沙俄取得了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琼州七处通商,在通商口岸有设置领事,停泊军舰,购买土地,建造教堂、住房、货栈权利,及享有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自由传教的特权。条约第九条还特别规定,中俄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为沙俄在“勘界”的名义下进一步掠夺我国领土埋下伏笔。五月八、十六、十七日,又分别与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其主要内容有: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选定台南)、潮州(后改汕头)、琼州、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淡水等十个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商船得驶入长江一带通商口岸;减轻商船吨税;对英国赔款四百万两,对法国赔款二百万两,赔款交清后英法联军退出广州。沙俄根据“利益均沾”原则,实际上分享到英、美、法大部分侵华特权。 (参考图60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