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天水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天水市

甘肃省辖市,历史名城。总面积14317km2,市区面积5862km2。2000年总人口336.9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43.95万;市区人口119.2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31.5万。年平均气温10.5℃,1月均温-3℃,7月均温22.5℃,年降水量680mm。全市国内生产总值80.3亿元,人均2383元。工业总产值28.79亿元,工业以轻工、纺织、机械、食品、建材为主。有耕地38.37万hm2,农业总产值25.85亿元。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57.67万t,水果15.65万t,猪牛羊肉4.84万t。位处渭河南岸,陇海铁路横贯,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903km。铁路客运量481万人次,货运量243万t;公路客运量1047万人次,货运量1111万t。有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3109人。城市建成区面积32km2,市区铺装道路长237km,面积296万m2。公交营运车辆1506辆,年客运量2275万人次。自来水日生产能力25万t,年供水总量3045万t。园林绿地面积399hm2。名胜古迹有元明建伏羲庙,城南汉将军李广墓,城东15km上故城,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东南45km的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现存北魏至清的洞窟194个,泥塑像和石雕像7000余身,壁画1300多m2。天水市2004年底市区人口1223429人。

天水市

天水市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连中国内地华中、华东及沿海各地,西通青海、西藏、新疆,直至欧亚大陆桥上的欧洲各国,南邻中国大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北上翻越六盘山便可进入宁夏。天水气候温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景色秀丽,被誉为“陇上小江南”。
据史记载,天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及女娲均出生于天水,因此有“羲皇故里”之称。秦安大地湾古人类遗址的挖掘证明,早在78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天水的建城史,从春秋时代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从先秦到明清,天水均为各时期的州、郡、府等行政区的首府。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而独特的天水古文化,如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麦积山文化和三国文化等。灿烂的天水古文化是华夏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天水名胜古迹众多。以古石窟、古建筑、古遗址、古寺观、庙宇及名泉而著称。古石窟以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号称“东方雕塑博物馆”的麦积山石窟最为著名,依次向西是大像山、水帘洞、拉梢寺、木梯寺等石窟群,它们共同组成了古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走廊”;古遗址首推大地湾古人类遗址,三国时代的天水关、木门道、街亭及诸葛军垒等古战场遗址也很驰名;古寺、庙、道观则以伏羲庙、南郭寺、玉泉观、石门、仙人崖等最为著名;名泉以清水、武山、街子三处温泉和马跑泉、甘泉、北流泉等饮誉陇上。
天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众多的历史名人。有秦王朝先祖赢非子、汉忠烈将军纪信、西汉名将赵充国、飞将军李广、辞赋家赵壹、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姜维、唐高祖李渊,明代山东布政司胡缵宗、被誉为“陇山铁汉”的清代御史安维峻、近代北伐名将胡文斗、民革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肃省第一任省长邓宝珊将军等历代名人。
198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天水地区建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天水市现辖秦城、北道两区和甘谷、武山、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等五县,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32万。
改革开放以来,天水市先后被列为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重点城市、国家科教兴市和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先后被国家和省上授予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

☚ 甘南藏族自治州   临夏回族自治州 ☛

天水市

位于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南岸。境内多山,中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1985年设市,面积955平方公里,人口99.7万。为陕、甘、川三省交通要冲。富有铁、铬、铜、铅、锌矿产。以机械、采矿、化肥、仪表、毛纺等工业为主。森林资源丰富。特产鹿茸、党参等药材。名胜麦积山石窟。

天水市

天水市

天水的名称,源于“天河注水”的传说。天水在夏、商时期属雍州。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秦灭邽戎、冀戎,置邽(今秦州区)、冀(今甘谷县东) 二县,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两个县级建制。秦昭王二十八年(前279年),设陇西郡,郡县制在天水地域上已建立。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从陇西、北地二郡析置天水郡。从此有“天水”的名称。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一度设秦州。因秦邑而得名,从此有“秦州”的名称。西晋始,实行州郡县三级制。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年),秦州正式设立,今所辖大部分由秦州天水郡辖。南北朝政权更迭频繁,秦州区划变更较大。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秦州改为天水郡。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改天水郡为秦州,后属陇右道。宋秦州先后属陕西路、秦凤路、凤翔路。元明属陕西巩昌府。清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为直隶州,直隶甘肃省,辖秦安、清水、两当、徽县、礼县5县。民国二年(1913年)2月,北洋政府推行省、县二级制,暂存道制。巩秦阶道改称陇南道,撤秦州设天水县。民国三年(1914年)1月,宁远县改称武山县。6月,陇南道改称渭川道,辖14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7月,渭川道改称渭川行政区。不久,撤销行政区,实行省县二级制。民国十八年(1929年),伏羌县改名甘谷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立天水行政督察区。次年,改称甘肃省第四行政督察区,辖10县。1949年8月3日,天水县解放。8月15日,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成立,辖天水、甘谷、武山、徽县、两当、通渭、秦安、清水8县。同年12月,天水分区改称天水专区。1950年2月,改天水县置天水市,以城区为其行政区域。5月25日,平凉专区的庄浪县划归天水专区;撤销岷县专区,所属陇西、漳县划归天水专区。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秦安、徽县、两当、武山、漳县、甘谷、清水、庄浪、陇西、通渭11县。1953年7月6日,张家川自治区成立(1955年10月改称县)。1956年1月,陇西县、通渭县从天水专区划归定西专区,礼县、西和、成县从武都专区划归天水专区,庄浪县天水专区划归平凉专区。同年底,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秦安、礼县、西和、成县、徽县、两当、武山、漳县、甘谷、清水、张家川12县。1958年4月4日,撤销两当并入徽县。4月8日,撤销武都专区,所辖宕昌、文县、武都、康县、岷县5县划归天水专区。9月5日,撤销西和县、礼县,合并成立西礼县。撤销徽县、成县,合并成立徽成县。12月16日,天水专区的岷县划归定西专区。12月20日,撤销天水县划归天水市。撤销甘谷县,甘谷、漳县、武山合并成立武山县。撤销张家川县和清水县,合并成立清水回族自治县。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秦安、清水、武山、西礼、徽成、武都、文县8县。1961年11月15日,恢复武都专区。原划归天水专区的武都、宕昌、康县、成县、文县仍划归武都专区。12月15日,恢复天水、甘谷、漳县、两当、西和、礼县、清水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漳县划归临洮专区。至年底,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西和、礼县、徽县、两当、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等10个县。1963年10月23日,撤销临洮专区,将其所属漳县划归天水专区。1969年10月1日,天水专区改为天水地区,辖1市11县。1985年7月8日,撤销天水地区,设立天水市。原属天水地区的西和县、礼县、徽县、两当县划归新成立的陇南地区,漳县划归定西地区。新设秦城区、北道区。2005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秦城区、北道区更名为秦州区、麦积区。

☚ 天水地区   党政社团 ☛
天水市

天水市

甘肃省辖市。在省境东南渭河上游。东邻陕西宝鸡市。陇东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甘肃省重要工业城市之一。面积1.4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317. 23万,主要为汉族,回族占6%。辖清水、秦安、甘谷、武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5县及秦城、北道2区。天水市人民政府驻秦城区,市区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14万。春秋属秦国地, 战国时为秦陇西郡地。西汉时析陇西郡置天水郡, 治平襄县。据《元和郡县图志》载: “郡前有湖水,冬夏无增减,取天水名,由此湖也”。1949年置天水专区,专员公署驻天水县, 1985年改为天水市。地处陇西黄土高原南部,北秦岭山脉北麓。属黄土梁、峁、沟壑区,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东部关山和北秦岭山地,海拔多在2 000米以上,植被茂密,为市内主要林区。渭河及支流牛头河、耤河、葫芦河、散渡河、漳河,流经黄土丘陵区,含沙量大。矿产有铁、铜、铅、锌、金等。还有清水、北道的大理石、白云石和武山蛇纹石藏量大,质量优,是建筑和石雕的原料。北部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南部为暖温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7℃~10℃,1月平均气温-5.5℃~2.4℃, 7月平均气温18. 4℃~23.0℃。年降水量473. 1~606. 7毫米。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大麻,盛产苹果、生漆、花椒、核桃及党参、当归、黄芪、大黄等。工业主要有电子、电工仪表、机械、轻纺、食品等。陇海铁路横穿全境,公路四通八达。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远在距今六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定居,并创造了著名的大地湾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也出生在这里,至今仍保存有伏羲庙、画卦台、女娲洞。另外还有秦祖牧马的秦亭、麦积山石窟、水帘洞石窑、大像山石窟和南郭寺、玉泉观等旅游景点。

☚ 嘉峪关市   秦城区 ☛

天水市

甘肃省辖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黄河支流渭水之滨,东通关中,为关、陇间的咽喉。辖武山、甘谷、清水、泰安县及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古为邽戎地。秦置邽县,属陇西郡。西汉改县名上邽,亦属陇西郡。东汉属汉阳郡。晋始于上邽县城(今市区)置秦州和天水郡。北魏避拓跋珪讳改县曰上封,仍为秦州和天水郡治。隋初废天水郡,县复名上邽。唐开元中徙秦州治天水县;宝应二年(763年)入于吐蕃;大中三年(849年)收复后置上邽镇。五代唐长兴元年(930年)移清水县治此。宋初清水县还故治,又移秦州和成纪县治此。明洪武初省成纪县入州,属陕西巩昌府。清雍正七年(1729年)升为甘肃省直隶州。1913年废秦州,改置天水县。1949年1月划天水县城区置天水市,隶天水专署,1985年7月升为省直辖市。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