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赋
辞赋名篇。西晋成公绥作。《晋书》、《艺文类聚》见载。此赋作于魏齐王芳嘉平三年。赋前有《序》曰:天地之盛,可以致思。历观古人,未之有赋,遂为之。赋文采用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论的形式,先言天地的形式和造化万物之功:宇宙开辟,清浊两气剖分,遂成天、地,阴阳气生,寒暑推移,日月交替;天地“千变万化,繁育庶类,授之以形,禀之以气”。继言天之特征,悬象成文,列宿有章,征瑞表祥,灾变呈异;地之特征,川渎分流,山岳耸立,“风乖俗异,险断阻绝,万国罗布,九州并列”,绝域殊邻,神人纷纭。赋末称颂天地的功德,“统群生而载育,人托命于所系”。本文是第一次描写天地的赋作,以丰富的想象力,罗织大量的神话传说,有机地组合着天地的自然特征,将天地这个大而无边、变化莫测、物众难尽的物体,最先引进文学园地之中,富有开创意义,晋张华见而叹为绝伦。北朝齐刘昼“曾以此赋呈魏收”,并仿效作《六合赋》(《北齐书·儒林传》)。本赋的序文论及赋的特征和作用:“赋者,贵能分理赋物,敷演无方。”汉司马相如曾有“赋心”说,此赋序“意与长卿宛合”(清刘熙《艺概·赋概》),故明张溥曰:“读诸赋不如读其序也。”(《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