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仁慈堂清同治元年(1862)六月,由天主教仁爱会创办。受上海天主教仁爱会总院领导,堂址在东门外小洋货街。占地9亩,房屋158间,收容贫苦儿童及孤儿180余人。院长德忠芳(比利时人),工作人员为中国籍的天主教徒。主要收容2~18岁女孩。收容对象一部分是天主教医院附设孤儿院送来的乳婴,一部分是各地教徒、神甫介绍来的家庭困难儿童。儿童入院立具保证书,规定入堂后,家属不得领回,天灾病故堂方概不负责。堂内设幼稚园、小学部、手工部、诊疗所,儿童按不同年龄分别参加文化、工艺学习,每日并在教堂内祈祷,星期日由神甫带领作礼拜。女孩子成年后,有的由堂作主配给教徒为妻,有的送往外地教会学校学习,培养为修女。仁慈堂以收养孤儿弃婴为名,进行惨害儿童之实。同治九年(1870)曾发生大批无辜死亡事件,引起民众义愤,曾焚烧过仁慈堂。民国后,天主教仁慈堂继续收养贫苦儿童和孤儿。在堂孤儿多不得自由,不能随意出入仁慈堂,并经常遭到毒打。德忠芳还强迫包办较大女孩婚姻。1946年,在堂收养人数为158人。1949年天津解放后德忠芳因残害儿童畏罪潜逃。1951年天主教仁慈堂由人民政府接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