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驾 大驾dàjià┃┃ 天子的车驾。指天子。唐·张说《奉和圣制过晋阳宫应制》诗:“传呼大驾来,文物如云从。” ☚ 大角 大家 ☛ 大驾dà jià对人的敬称:今日~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 (十六·324)还求姐姐下体奴心,起动~,挪至家中。(六八·1655)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儀仗鹵簿部 > 總名 > 大駕鹵簿 > 大駕 大駕 dàjià “大駕鹵簿”之省稱。 他人【同义】总目录 他人鼠辈大驾尊台 大驾 大驾对他人的敬称。鲁迅《华盖集·“碰壁”之后》:“务恳大驾莅临,无任盼祷。” ☚ 遗秀 尊台 ☛ 大驾 大驾原指帝王车乘。《后汉书·舆服志》:“天子出,有~。”借指帝王。《晋书·嵇绍传》:“~亲征,以正代逆,理必有征无战。”后泛作对人的敬称。英华《与陈垣》:“如~能来培根,尤为方便。特此奉布,敬候定夺。”王力《与杨树达》:“拟请~代领寄来,不知有何不便否?”毛泽东《与张治中》:“觅暇当约~一谈。” ☚ 驾 尊驾 ☛ 皇帝 皇帝皇(皇王;皇极;皇辟;皇枢;皇灵) 上(太上) 帝 王 ☚ 皇帝 各种皇帝 ☛ 敬称对方 敬称对方驾(~临;大~;劳~) 您(~好) 允颜 台严 台驾 台端 ☚ 敬辞 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的敬辞 ☛ 敬称 敬称尊敬的称呼:尊称 敬称 贵称 ☚ 称呼 贱称 ☛ 大驾dà jià❶皇帝的车驾。《后汉书·舆服志》:“乘舆~~,公卿奉引,太仆御,大将军参乘,属八十一乘。” 大驾 大驾礼仪名。帝王出行的车驾仪仗,称大驾。《资治通鉴·齐纪·武帝永明七年 (公元489年)》: “魏主祀南郊,始备大驾。”胡三省注: “《汉仪》: ‘大驾,公卿奉引,大仆御,大将军骖乘; 属车81乘,备千乘万骑。祀天,郊甘泉乃备之,谓之甘泉卤簿。东都惟大行备大驾。晋中朝大驾卤簿: 先象车,鼓吹1部,13人,中道。次静室令,驾1,分3道,各吹正2人引。次洛阳令,驾1,中道。中道; 式道候2人,驾1,分左右。次洛阳尉2人,骑,分左右。次洛阳亭长9人,赤车,驾1,中道。次河南中部掾,中道; 河桥掾在左,功曹史在右,并驾1。次河南尹,驾驷,戟吏6人。次河南主簿,驾1,中道。次司隶部河南从事,中道; 都部从事居左,别驾从事居右,并驾1。次司隶校尉,驾3,戟吏8人。次司隶主簿,驾1,中道。次司隶主记,驾1,中道。次廷尉明法掾,中道; 五官掾居左,功曹史居右,并驾1。次廷尉卿,驾驷,戟吏6人。次廷尉主簿、主记,并驾1,在左; 太仆引从如廷尉,在中; 宗正引从如廷尉,在右。次太常,驾驷,中道,戟吏6人; 太常外部掾居左,五官掾、功曹史居右,并驾1。次光禄引从,中道; 太常主簿、主记居左,卫尉引从居右; 并驾1。次太尉外督令史,驾1,中道。次西、东、贼、仓、户等曹属,并驾1,引从。次太尉,驾驷,中道; 太尉主簿、舍人各1人,祭酒2人,并驾1,在左右。次司徒引从,驾驷,中道。次司空引从,驾驷,中道。三公骑令、史戟各8人,鼓吹各1部7人。次中护军,中道,驾驷; 卤簿左右各3行,戟楯在外,弓矢在内,鼓吹1部7人。次步兵校尉在左,长水校尉在右,并驾1; 各卤簿左右2行,戟楯在外,刀楯在内,鼓吹各1部7人。次射声校尉在左,翊军校尉在右,并驾1; 卤簿各左右2行。次骁骑将军在左,游击将军在右,并驾1; 皆卤簿左右引,各2行,戟楯、刀楯、鼓吹视步兵,长水骑队5在左,5在右,队各54,命中督2人分领左右,各有戟吏2人;麾幢、揭鼓在队前。次左将军在左,前将军在右,并驾1,卤簿左右引,戟、楯、刀楯、鼓吹亦如之。次黄门麾骑,中道,次黄门前部鼓吹左右各1部,13人,驾驷;8校尉佐仗,左右各4行; 外大戟楯,次9尺楯,次弓矢,次弩,并熊渠、佽飞督领之。次司南车,驾驷,中道; 护驾御史,骑,夹左右。次谒者仆射,驾驷,中道。次御史中丞,驾1,中道。次虎贲中郎将,骑,中道。次9斿车,中道; 武刚车夹左右,并驾驷。次云罕车, 驾驷, 中道。 次戟车, 驾驷, 中道; 长戟邪偃向后。次皮轩车,驾驷,中道。次鸾旗车,中道; 建华车分左右,并驾驷。次护驾尚书郎3人: 都官郎,中道,驾部在左,中兵在右,并骑; 又有护驾尚书1人,督摄前后无常。次相风,中道。次司马督在前,中道; 左右各司马史3人,引仗左右各6行; 外大戟楯2行; 次9次楯,次刀楯,次弓矢,次弩,次五时车,左右遮骑。次典兵中郎,中道,督摄前后无常; 左殿中御史,右殿中监,并骑。次高盖,中道; 左毕,右罕。次御史,中道; 左右节郎各4人。次华盖,中道。次殿中司马,中道; 殿中都尉在左,殿中校尉在右,左右各4行,细楯1行在弩内; 又殿中司马1行,殿中都尉1行,殿中校尉1行。 次𢱫鼓, 中道。 次金根车, 驾6马, 中道; 太仆卿御,大将军骖乘,左右各增3行,为9行,司马史9人,戟楯2行,9次楯1行,刀楯1行,由基1行,细弩1行,迹禽1行,樵斧1行,力人刀楯1行,连细楯、殿中司马、殿中都尉、殿中校尉为左右,各12行。金根车建青旗12,左将军,骑,在左,右将军,骑,在右,殿中将军持凿𦠊斧夹车; 车后衣书、 主职步从, 6行; 合左右32行。次曲华盖,中道; 侍中、散骑常侍、黄门侍郎并骑,分左右。次黄钺车,驾1,在左; 御麾骑,在右。次相风,中道。次中书监,骑,左; 秘书监。骑,右。次殿中御史,骑,左; 殿中监,骑,右。次五牛旗,赤青在左,黄在中,白黑在右。次夫辇,中道; 太官令、丞,左,太医令、丞,右。次金根车,驾驷,不建旗。次青立车,次青安车,次赤立车,次赤安车,次黄立车,次黄安车,次白立车,次白安车,次黑立车,次黑安车,合10乘,并驾驷,建旗12,如车色; 立车正竖旗,安车邪拖之。次蹋猪车,驾驷,中道,无旗。次耕根车,驾驷,中道,赤旗12; 熊渠督左,佽飞督右,次御轺车,次御四望车,次御衣车,次御画车,次御药车,并驾牛,中道。次尚书令在左,尚书仆射在右; 又尚书郎6人分次左右,并驾1。又治书侍御史2人,分左右; 又侍御史2人,分次左右; 又兰台令史分次左右,并骑。次豹尾车,驾1。自豹尾车后,而卤簿尽矣。但以神弩20张夹道至后部鼓吹; 其5张神弩置1将,左右各2将。次轻车20乘,左右分驾。次流苏马64。次金钺车,驾3,中道; 左右护驾尚书郎并令史并骑,各1人。次金钲车,驾3,中道; 左右护驾侍御史并令史并骑,各1人。次内门后部鼓吹,左右各30人。次戟、鼓车,驾牛2乘,分左右。次左,大鸿胪外部掾; 右,五官掾、功曹史,并驾。次大鸿胪,驾驷,钺吏6人。次大司农,引从中道; 左大鸿主簿、主记,右少府引从。次3卿,并骑,吏4人,铃下4人,执马鞭辟车6人,执方扇羽林18朱衣。次领军将军,中道; 卤簿左右各1行,9尺楯在外,弓矢在内,鼓吹如护军。次后军将军在左,后将军在右,各卤簿鼓吹如左军、前军。次越骑校尉左,屯骑校尉右,各卤部鼓吹如步兵、射声。次领、护、骁、游军校尉,皆骑,吏4人,乘马夹道; 都护兵曹各1人,乘马在中骑,将军4人,骑校、鞉角、金鼓、铃下、信幡军校并驾1,功曹史、主簿并骑从,伞、扇、幢、麾各1,骑,鼓吹1部7骑。次领护军加大车斧,五官掾骑从,次骑10队,队各50匹。将1人,持幢1人,鞉1人,并骑在前; 督战伯长各1人,并骑在后。己林骑督、幽州突骑督分领之。郎、簿10队,队各50人;绛袍将1人,骑鞉各1人在前,督战伯长1人,步在后,骑皆持矟。次大戟1队,9尺楯1队,弓1队,弩2队,队各50人,黑袴褶; 将1人,骑校、鞉角各1人,步在前;督战伯长各1人,步在后,金颜督将并领之。魏之大驾,盖参取汉、晋之制,而官名卤簿则微有不同者。’” ☚ 通典 大功尊 ☛ 大驾dà jià1、皇帝车驾次第的一种,后来也代指皇帝。《后汉书·皇后纪》:"侍御史护大驾卤簿。"注:"《汉官仪》曰:天子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有大驾、法驾、小驾。大驾公卿奉引, 大将军参乘,太仆御, 属车八十一乘,备千乘万骑,侍御史在左驾马,询问不法者。" 2、天子的代称。《晋书·嵇绍传》:"大驾亲征。" 大驾皇帝出行,仪仗队之规模最大者为大驾,在法驾、小驾之上。汉制: 大驾出由公卿奉引,大将军参乘,太仆御,属车八十一乘,备千乘万骑。亦泛指天子的车驾。 大驾皇帝出行时规模最隆重的仪仗,由公卿奉引,大将军参乘,太仆御车。泛指天子车驾,也借指皇帝。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