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路都总管府
官署名。元代置。掌大都路政令。《元史·百官志》: “大都路都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2员,都总管1员,副达鲁花赤2员,同知2员,治中2员,判官2员,推官2员,经历2员,知事2员,提控案牍4员,照磨兼管勾1员,令史95人,译史2人,回回令史1人,通事、知印各2人,奏差21人。国初,为燕京路,总管大兴府。中统五年 (公元1264年),称中都路。至元九年 (公元1272年)改号大都。二十一年,始专置大都路总管府,秩从三品,置都达鲁花赤、都总管等官。二十七年,升为都总管府,进秩正三品,领府1,州11。凡本府官吏,唯达鲁花赤一员及总管、推官专治路政。其余皆分任供需之事,故又号曰供需府焉。”
官署名。元以大都为京师,其政区不称府而称路,长官不称尹而称达鲁花赤、总管,与京外之诸路无异,特加“都”字稍示差别。大都路总管府秩正三品,属中书省。设达鲁花赤、都总管、副达鲁花赤、同知,管理大都一路民政。属官有治中、判官、推官、经历、知事,所辖机构有大都路兵马都指挥使、左右警巡院、大都警巡院、司狱司、提举学校所;辖境有县六、州十。其中宛平、大兴二县治所在大都城内,称为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