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无道犹言罪大恶极。《汉书·景帝纪》:“襄平侯嘉子恢说不孝,谋反,欲以杀嘉,大逆无道。” ●《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弑(shi): 旧时谓人臣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楚汉相争,对峙广武城,刘邦斥责项羽十大罪状,其中弑义帝之举,为大逆无道。 各种罪行 各种罪行个人所犯的罪行:私罪 应受笞刑的罪行:笞罪 应判杖刑的罪行:杖罪 应受腐刑的罪行:腐罪 贪污纳贿的罪行:赃罪 赃累 臧罪 不为人知的罪行:阴罪 其他罪行:余衅 证据不足、难以量刑的罪行:疑罪(~从无) 莫须有的罪行:无形无罪 真正的罪行:正罪 轻的罪行:轻罪 轻刑 薄刑 杀头之罪:要领之罪 大的罪行:大罪 大恶 重大的罪行:上罪 重罪 重科 重戾重悔 重辜 深辜 迷罪 犯上作乱的大罪:大逆(~无道) 该死的罪行:死责 死罪 斩罪 极罪 罪死 首身 重辟 斩首之罪 腰斩之罪:鈇质 鈇锧 ☚ 罪行 罪恶 ☛ 大逆无道旧时多指犯上谋反的言行。形容罪恶极大。汉代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大逆无道dà nì wú dào与“大逆不道”同。《史记·高祖纪》:“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汉书·游侠·郭解传》:“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当大逆无道,遂族解。’” 违背常理,不合正道大逆不道;大逆无道格式 直叙式。 释义 逆:叛逆。不道:不合正道。旧指犯上作乱,破坏封建道德秩序。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举例 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把敢于造反的人视为~。 大逆无道dà nì wú dào见“大逆不道”。 大逆无道dànì-wúdào见“大逆不道”。《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丰等谋迫协至尊,擅诛家宰,~,请论如法。” 大逆无道dà nì wú dào逆:叛逆。无道:没有道德。比喻罪大恶极。《史记·高祖本纪》: “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也作“大逆不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