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 大衣dà yī较长较大的外衣:宝玉听了,忙披上灰鼠袄子出来一瞧,只见他三人被褥尚未叠起,~也未穿。(七十·1700)也称“大衣服”:宝玉满口里说好热,一壁走一壁便摘冠解带,将外面的~都脱下来,麝月拿着。(七八·1935)又称“大衣裳”:夜静了冷,到底穿一件~才是。(七三·1774—1775)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衣衫袍襖 > 大衣1 大衣1 dàyī 古代婦女的禮服。起於唐代。沿用至明代。宋·高承《事物紀原·衣裘帶服·大衣》:“商周之代,内外命婦服諸翟。唐則裙襦大袖爲禮衣。開元中,婦見舅姑,戴步摇,插翠釵,今大衣之制,蓋起於此。《實録》:大袖在背子下,身與衫子齊而袖大,以爲禮服。疑即此也。”明·陶宗儀《輟耕録·賢孝》:“國朝婦人禮服,達靼曰袍,漢人曰團衫,南人曰大衣,無貴賤皆如之。”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僧服 > 僧伽梨 > 大衣2 大衣2 dàyī 即僧伽梨。以九至二十五條布片縫綴而成的僧侣法衣,分上、中、下三品。《釋氏要覽》上:“《薩婆多論》云:僧伽梨有三品:自九條、十一條、十三條名下品衣,皆兩長一短作;十五條、十七條、十九條名中品衣,皆三長一短作;二十一條、二十三條、二十五條名上品衣,皆四長一短作。”《兒女英雄傳》第五回:“那和尚盡他哀告,總不理他,怒轟轟的走進房把外面的大衣甩了。”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衣衫袍襖 > 大衣2 大衣2 dàyī 亦稱“大衣服”。古代交際應酬場合穿的長衣。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一折:“茶茶穿了大衣服來相見。”《儒林外史》第五十回:“秦中書聽見鳳四老爹來了,大衣也没有穿,就走出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昨天那苟大人,不知爲了甚事要會客,因爲自己没有大衣服,到衣莊裏租了一套袍褂來穿了一會。” 长衣 长衣会客穿的长衣:大衣 ☚ 短衣 袄子 ☛ 大衣dàyī❶罩在外面的长大衣。汉刘熙《释名·释衣服》:“中衣言在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大衣衣长过臀的外穿防寒服装。18世纪30年代欧洲上层社会出现男式大衣。19世纪20年代,大衣成为日常生活服装。约1860年,大衣长度又变为齐膝。19世纪末出现女式大衣。19世纪中期,与西装同时传入中国。 大衣overcoat;great coa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