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 大荔县名。在陕西省东部洛河下游,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为邻。春秋时为大荔戎地,有王城,后被秦灭(秦厉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61年),置临晋县。西汉时在一度于洛渭之间置襄(怀)德县,东汉时撤销。晋武帝改临晋县为大荔县,后仍复名临晋。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废大荔县,并将华阴置于临晋地, 后以名重,西魏大统六年(公元540年)改华阴为武乡县。废帝三年(公元554年)于县城兼设同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武乡县为冯翊县,撤同州。唐武德元年 (公元618年)复设同州,分冯翊县增置临沮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临沮县。元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撤销冯翊县,辖地并入同州。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同州升为同州府,附廓置大荔县。1958年将原朝邑县撤销,部分地区为三门峡库区,部分地区并入大荔县。 ☚ 怀德 临晋 ☛ 大荔古西戎国名。《后汉书·西羌传》:“洛川有大荔之戎。”注:“洛川即洛水。大荔,古戎国,秦获之,改曰临晋。” 大荔古族名。西戎之一。周平王之末,戎逼诸夏, 自陇山以东往往有戎。洛川有大荔之戎,在今陕西大荔县境。诸戎之中,大荔最强, “筑城数十”,自称为王。周贞定王八年(公元前416年),秦厉公灭大荔,取其地更名为临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