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臣》

《记》曰:“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故欲正君而序百官,必自大臣始。然而王阳黄金之论,时人既怪其奢;公孙布被之名,直士复讥其诈。则所以考其生平而定其实行者,惟观之于终,斯得之矣。

“季文子卒。大夫入敛,公在位。宰庀家器为葬备,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⑿,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诸葛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五十顷,子孙衣食,悉仰于家,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夫廉不过人臣之一节,而左氏称之为“忠”,孔明以为“无负”者,诚以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夫居尊席腆,润屋华身,亦人之常分尔。岂知高后降之弗祥(21),民人生其怨诅,其究也乃与国而同败邪!诚知夫大臣家事之丰约(22),关于政化之隆污,则可以审择相之方(23),而亦得富民之道矣。

杜黄裳(24),元和之“名相”,而以富厚蒙讥;卢怀慎(25),开元之“庸臣”,而以清贫见奖。是故贫则观其所不取,此卜相之要言(26)

(《日知录》)

注释①“《记》曰”六句——《记》是《礼记》的简称。以下五句引自其《礼运》篇,大意是说:大臣守法,小臣清廉,大小官员都依次尽职,君臣互相扶正,这是国家的大利。②正君——使君行正道。序百官,使百官依次尽职。③“王阳”二句——王阳,即西汉宣帝时谏大夫王吉,字子阳,世称王阳。其子王骏官至御史大夫,其孙王崇平帝时官大司空,封扶平侯。王氏三代皆有清廉之誉,但因他们车马衣服甚为奢华,遂引起世人疑惑,故俗传王阳有造作黄金之法。其后通过王氏迁居和归里,才知其家并无余财,更无金银之储。④“公孙”二句——公孙,指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直士,指汉武帝时主爵都尉汲黯,为人尚气节,直言敢谏。公孙弘饭食节俭,盖的是麻布被,汲黯误以为这是做给人看的,遂上奏武帝:“弘位在三公,俸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⑤“则所以”三句——那么用以考察大臣生平并论定其实际表现的办法,只有看他死后是否留下大量钱财,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了。⑥季文子——春秋时鲁国大夫季孙行父,死后谥号为“文”。由此以下十二句引文,出自《左传·襄公五年》。⑦“大夫”二句——按当时礼仪,季文子入敛,襄公亲临看视。⑧宰——家臣之长,此指季文子家的总管。庀(pi)——整备。葬备,葬具。⑨帛——指丝绸类华服。⑩无重(chong)器备——没有双份和多余的器具。(11)公室——指君主之家。(12)相——辅佐。三君,指鲁国的宣公、成公、襄公。(13)自表后主——指诸葛亮伐魏前,上给蜀汉后主刘禅以自陈衷曲的表章。此表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但原传中“薄田五十顷”作“十五顷”,亦无“悉仰于家”一句。(14)无别调度——指不另外营谋私产。(15)治生——营谋生计。(16)长(zhang)——增添。尺寸,指尺寸财产。(17)“夫廉”句——廉洁不过是臣子们应具备的节操之一。夫,发语词,表阐发议论的语气。(18)左氏——承上文所引《左传》中季文子事而言。《左传》亦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撰(近人多认为是战国初人据各国史料编成)。(19)孔明——诸葛亮字孔明。(20)“夫居尊”三句——身居高位,筵席丰盛,美其居室,衣着华艳,也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21)“岂知”三句——哪知上天会因此降下不祥,百姓产生怨怒,而最终竟会连同国家也一起败坏了呢?高后,指上天。(22)“诚知”二句——(如果)确实懂得了大臣家庭生活的奢侈或节俭,直接关系着政治教化的兴盛或败坏。夫,代词,那、那些。(23)审——知道,明白。方,原则。(24)“杜黄裳”三句——杜黄裳,字遵素,唐宪宗元和年间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力主削平藩镇,整肃纲纪,一时号称名相。但他家赀富厚,死后不久,生前受贿的情况终被揭发出来。(25)“卢怀慎”三句——卢怀慎,唐玄宗开元年间官至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为人谦谨,自认不及当时名相姚崇,故遇事逊让。时人不察其为美德,讥之为“伴食宰相”。他清俭不营私产,死后家无留储,玄宗深为悼叹。(26)卜相——择定宰相。卜,选择。

赏析这是一篇随笔式的读书札记。虽曰“随笔”,写来却是运思缜密,内容笃实,笔势雄辩锐利,谈的又是足以启迪世人的治国安邦的重大问题,所以很值得一读。

本文作者顾炎武,就是那位倡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清初大思想家、大学问家。其弟子潘耒曾说他“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有一独见,援古证今,必畅其说而后止”(《日知录序》)。这篇选自《日知录》的《大臣》,正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文章的中心命题是论说关乎民生国命的“吏治”、“官方”(为官应守之义法),作者在指出慎择大臣的重要性后,进而提出了选择大臣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看他是否具备不贪货赂的廉正美德。作者提出这个问题,显然是为了规切时弊,是针对着封建社会吏治的腐败而发。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贪腐现象仍时有所见,因此顾炎武提出的问题,对现今的廉政建设也不无借镜意义。

作为一篇议论文,除论点必须旗帜鲜明、警策精当外,还须讲求论据的充实,论证的严密。炎武此文,确实称得上“学博而识精,理到而辞达”(潘耒语),堪作论体文的典范。他是学富五车的大学问家,史事随手拈来。文中引来作为论据的前人事例和言论,出自《礼记》、《左传》、《汉书》、《三国志》、《唐书》等五部著作,涉及季文子、公孙弘、王吉、诸葛亮、卢怀慎、杜黄裳等六个历史人物,时代上起春秋下迄中唐,而且所用典实有言有事,有正例有反例,上下古今,正反言行,皆唯我所用,无不恰切适意,从而使其论点具有充分说服力。炎武又是一位识精体远、力主“经世致用”的思想家,思想敏锐而绵密,因此他对问题的论证阐发,往往具有不可驳倒的雄辩逻辑。此文虽短,论证却颇有层次:首论“欲正君而序百官,必自大臣始”;次论清廉乃人臣之大节,因为“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再论“大臣家事之丰约,关于政化之隆污”;最后水到渠成地归结出“贫则观其所不取”的“卜相之要言”。如此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具有一种令人信服的内在力量。

作者为文的句法也颇见特色。他常常连用句式相近的句子,构成一气而下的排比偶句。如“王阳黄金之论,时人既怪其奢;公孙布被之名,直士复讥其诈”;“居尊席腆,润屋华身”;“杜黄裳,元和之‘名相’,而以富厚蒙讥;卢怀慎,开元之‘庸臣’,而以清贫见奖”等。文中夹用这种骈体文句,散行中见整饬,不唯能造成音节的铿锵和谐,还使语句的连缀更为紧凑,文章的命意更为集中,从而增强表情达意的力度。

大臣dàchén

君主国家的高级官员
 △ 外交~。

大臣dachen

君主国家的高级官员:总理~|钦差~|国王召见~。

大臣dà chén

职位显要的官员:贾政进内,见了枢密院各位~,又见了各位王爷。(一○七·1351)贾兰将宝玉场后迷失的话,并将三代陈明,~代为转奏。(一一九·1504)

大臣dà chén

君主国家的高级官员。1854年5月《遐迩贯珍》第五号:“俄罗斯向有公使大臣驻扎英都伦敦、佛都巴里士两处。”1857年伟烈亚力编《六合丛谈》四:“正月九日,英开议院,爵者与绅士咸集,国主驾未亲临,遣大臣至院,宣读诏命。”1872年志刚《初使泰西记》:“今日英国新闻纸载,英外部大臣柯,在上会堂论中国台湾淡水口领事官吉必勋,擅调兵船,开仗索银之事。”

大臣dà chén

〖名词〗
指君主国家的高级官员(22)。《触詟说赵太后》:大臣强谏。——大臣们竭力劝谏。《报任安书》:大臣忧惧,不知所出。——大臣们忧愁恐惧,不知道该怎么办。《亲政篇》:与大臣面议之。——同大臣们当面商议它。

大臣

大臣

鼎臣 硕臣 大吏 皇佐 辅相 相臣 钜卿
执政的大臣:鼎辅 卿相 卿宰 廊庙宰
宰相等执政大臣:鼎鼐
掌权的大臣:柄臣
朝廷的大臣:雀翎
治国的大臣:鼎饪
能文能武的大臣:将相 文武大臣
朝廷文武大臣:虎体鵷斑
众多文武大臣:七相五公
外任的大臣:阃(阃臣)
出使的大臣:輏轩之使
显贵的大臣:贵臣 貂蝉
担当国家重任的大臣:柱石臣 柱石之臣
肩负国家重任的大臣:柱国 柱臣
一个时代为人们所尊仰的大臣:一代宗臣一代鼎臣
有名望的公卿大臣:名臣硕老
位高权重的大臣:九锡宠臣
掌权而专横的大臣:权臣 重臣
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顾命大臣
(官职尊贵之臣:大臣)

☚ 臣   好臣 ☛

大臣dà chén

职位尊贵的臣子。《礼记·中庸》:“敬~~则不眩。”

大臣

大臣

朝廷高级官吏的通称。清代各部、寺、监及军机处设大臣,一般由王公等高级官吏充此任。光绪前在军机处、内务府、理藩院等负责皇宫内府事务及外藩事务的部门中设大臣。光绪后各部始设大臣。《清史稿·职官志》: “侍卫处: 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内大臣,(初制正一品,后改从一品)” “军机处: 军机大臣,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常日侍直,应对献替,巡幸亦如之,(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区其名曰大臣,曰大臣上行走……” “理藩院: 管理院务大臣,满洲1人,(特简,大学士为之)。” “内阁: 总理大臣,协理大臣,各1人 (特简)。国务大臣10人 (各部大臣兼充)。” “外务部: 外务大臣,副大臣,各1人,(特简)。”“民政部: 民政大臣、副大臣、左、右丞,左、右参议各1人………”

☚ 大论   大中译 ☛

大臣da chen

(of a monarchy)minister

大臣

minister

大臣

minister(of a monarchy);secretary
外交~ Foreign Secretary(英)/财政~ Chancellor of the Exchequer

大臣

古时称官职尊贵者。清代用为官号,如有内大臣、军机大臣、通商大臣等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3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