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灵石寺塔北宋杂剧砖雕
北宋戏曲文物。1987年发现于浙江黄岩灵石寺塔中。据塔中砖刻铭文记载,砖雕为北宋乾德三年(965)八月于灵石寺塔所在地“潮际铺村”制作。共六块:第一砖方形,边长三十点五厘米,雕二人,正作场。一人戴四脚幞头,穿交领长袍,腰束带,双手叠于腹部;另一人戴翘脚幞头,着右衽长衫,腰束带,双手执一细长棍杖,身右倾,引颈启口。第二砖方形,边长三十厘米,雕一人,戴翘脚幞头,着右衽长袍,腰束带,双手执一长竿,竿头飘一长带。第三砖长三十二点二厘米,宽十五点二厘米,雕一人官扮,双手执笏。第四砖长二十二厘米,宽十五厘米,雕一人,头似戴幞头,身着短褐,腰结布巾,胸部袒露,左手持觥形物,右手执一细长木杖,形象滑稽,举止张狂。第五砖长三十五点八厘米,宽十六点五厘米,雕一人,戎装,头戴幞头,上着护胸,下裹围肚,右肩扛麾,麾旌飞扬;第六砖,长方形,残长二十二厘米,宽十五点二厘米,雕二人,前一人戴展脚幞头,长袍束带,双手似秉笏;后一人极矮小,似小儿,双臂前摆,左腿前迈作跟随状。这组砖雕在迄今所见宋代戏曲文物中纪年最早,所刻八人中,除一小儿外,其馀七人可分两类——扮假官者三人,手中执杖类物者四人。反映的可能是由唐参军戏的参军、苍鹘发展而来的早期宋金杂剧中的副净与副末形象、角色特点和表演形式。既有明显的参军戏痕迹,又有明显的发展变化。对研究唐参军戏与宋金杂剧的继承发展关系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