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统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统式南北朝时西魏制定的一部式的汇编。式起源于汉的品式章程,属于行政法规的范畴。西魏文帝大统元年(公元535年),因典章制度不够健全,制定了《二十四条新制》。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又制定了《十二条制》。大统十年(公元544年),辅政的宇文泰命苏绰等人修定先后所编篡的这两部条制,经过增损删改,合为5卷,定名《大统式》,又称《中兴永式》,颁行天下。原文已失传。隋唐时期把式作为与律令并行的单独法规,即起源于此。 《大统式》作为独立法规形式的“式”在晋代已出现。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三月,宇文泰主持编定24条新制,大统七年(541)十一月,又定新制12条,大统十年(544)七月,西魏文帝在其前后所上24条及12条新制的基础上,命尚书苏绰更损益之,总为5卷,颁行全国,谓之《大统式》。 大统式西魏所制定的行政法规。“式”为官吏所循的“轨物程式”,是国家机关公文程式和办事细则。其名称源于汉代的品式章程,但在晋以前不具有正式法律效力。西魏文帝大统十年(544),国相宇文泰命苏绰编《大统式》。《周书·文帝纪》称:“魏帝以太祖(即宇文泰)前后所上二十四条及十二条新制,方为中兴永式,乃命尚书苏绰更损益之,总为五卷,班于天下。于是搜简贤才,以为牧守令长,皆依新制而遣焉。数年之间,百姓便之。”其法规原文已失传。 大统式西魏法律。大统元年(535)至十年修定,苏绰等参与。源出《后魏律》,有所增减。计五卷。因成于大统年间,故名。已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