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機製銅板。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清廷户部始造,後各省倣效。形制基本一致,不類“光緒元寳銅元”版别之雜。正面居中“大清銅幣”四字,四周上端滿文,下端漢字作“當制錢若干”,兩旁作“户部”二字,滿文兩邊作漢字干支,表明鑄造年份。背面中作龍紋,四周英文Tai-Ching Ti-Kuo·Copper(大清帝國銅幣)及中文“光緒年造”或“宣統年造”字樣。其爲各省所造者則於正面“大清銅幣”内鎸一小字代表省名,偶有用二字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所鑄者,另有一種式樣:“大清銅幣”在背蟠龍紋四周,正面則作嘉禾花紋,四周爲“宣統三年”及百枚换銀幣若干字樣。參見本類“銅元”。


大清銅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