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梁古城名。在今河南開封市西北。戰國魏惠王自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遷都於此。蔡邕《述行賦》:“夕宿余于大梁兮,誚無忌之稱神。” 大梁 大梁古地名。战国魏都。秦置三川郡。在今河南开封县境。 ☚ 樊哙 颔之 ☛ ![]() ![]() ![]() ![]() ![]() 大梁dàliáng❶架在屋架或山墙最高处的檩条。 大梁dà liáng大厅内两柱之间的横木:两边~上,挂着一对联三聚五玻璃芙蓉彩穗灯。(五三·1250)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其他 > 大梁 大梁 dàliáng 十二星次之一。與十二辰相配爲酉,與二十八宿相配爲胃宿、昴宿和畢宿。《爾雅》曾以昴宿爲標志星。據《漢書·律曆志下》載,日至其初爲清明,至其中爲穀雨。其分野爲趙,屬冀州。明末後譯黄道十二宫之金牛宫爲大梁宫。《國語·晉語四》:“歲在大梁,將集天行。”《晉書·天文志上》:“自胃七度至畢十一度爲大梁,於辰在酉,趙之分野,屬冀州。” 大梁 大梁古城名。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战国魏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一说魏惠王六年或九年)自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都于此,是当时最大都市之一。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贲攻魏,决黄河及大沟水灌大梁,城毁,魏降。隋、唐以后,又通称今开封市为大梁。蔡邕《述行赋》:“夕宿余于大梁兮”——晚上我停宿在古城大梁。 ☚ 六沴 六龙顿驭 ☛ 梁栋 梁栋栋(栋梁;桴栋) 梁木 梁阴 ☚ 屋梁 柱子 ☛ 大梁 大梁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在今河南开封市。魏惠王九年 (前362年) 徙都于此。至魏王假三年 (前225年),秦王贲引渠水灌大梁城,灭魏,其为魏都凡一百三十八年。秦以为县。汉时称浚仪县,属陈留郡。据研究,魏大梁城与明清开封城大致重合。其城门见于记载者有夷门等。 ☚ 安邑 汉长安城 ☛ 大梁 大梁位于今河南开封西北部,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大梁之名最早见于《史记·楚世家》,楚惮王十一年 (前391),三晋伐楚,败楚于大梁、榆关。韩、赵、魏三国不仅联合遏制了楚国向北扩张,魏国还从楚国手中夺得了大梁。后,魏国任用李悝、吴起等人进行社会变革,国力日强。与此同时,秦国正在崛起,对魏等中原国家构成威胁。为了 “避秦”,也为了控制中原,称雄称霸,魏惠王六年 (前364),从安邑 (今山西夏县西北) 迁都至大梁。(另有魏惠王九年即公元前362年及魏惠王三十一年即公元前339年迁都说) 魏又称梁,魏惠王亦称梁惠王。迁都后,大梁城被进一步开发。魏惠王十年(前361) 始,开凿鸿沟,发展水陆交通。大梁城城墙现已不存,原有10座城门,现仅有东门 (又称夷门)、西门 (又称高门) 二座尚有遗迹可寻。据所留遗存推算,原大梁城的面积较今日开封城稍大。自魏惠王始,先后有魏襄王、魏昭王等六位国君在此称王。经过近140年的经营,大梁不仅成为魏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当时最大、最繁华的都市之一。秦始皇二十二年 (前225),秦军攻魏,久攻不下,秦将王贲决黄河、鸿沟之水灌城,城外及大梁城的灌溉系统遭到战火和大水的破坏,大梁城毁,魏亡。秦在此设县,称浚仪,汉晋沿用。北周时,改称汴州。隋唐后,人们仍习惯以大梁称之。 ☚ 邯郸 灵寿 ☛ 大梁战国魏都。在今河南开封西北。魏惠王三十一年(前339年)自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都至此。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攻魏,城毁。 大梁dà liáng❶战国魏国都城。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温热经纬·序》:“揽许昌之遗迹,登大梁之故墟,慨然发怀古之思。” 大梁girder 大梁(1)楚地。《史记·楚世家》:“悼王十一年,三晋伐楚,败我大梁、榆关。”楚之“大梁”即春秋时梁邑(南梁),在今河南省临汝市。(2)战国中后期魏都。在今河南开封市。 大梁城名。战国魏惠王三十一年 (前339年)自安邑迁都于此,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时被毁。南北朝以后通称今河南开封市为大梁,五代梁、晋、汉、周及北宋均定都于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