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明dà míng(字)周昕,三国魏国人,官丹阳太守。 大明 大明《诗经·大雅》篇名。《毛诗序》云:“《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篇名又称《明明》,即取首句“明明在下”为题。《毛诗》取名《大明》者,或以为“二圣相承,其明德日以广大,故曰《大明》”(《郑笺》),或以为“盖对《小雅》有《小明》篇而言”(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迄无定论。三家《诗》无异义。《大雅》中有周人自述开国史诗六篇,即《生民》、《公刘》、《绵》、《皇矣》、《文王》及此诗。按诗的内容为序,此为最后一篇。从文王父母王季、太任结婚叙起,至文王出生及与太姒结婚,再至武王伐纣胜利为止。全诗八章,四章每章六句,四章每章八句。以天命不常,维德是辅的思想统领全篇,同时通过歌颂文王母亲太任和武王母亲太姒的婚配及生育,反映了与天命观相配合的宗法血统观念。全诗重点在歌颂武王克商的胜利,故末两章描写牧野之战十分生动传神。诗中奇数章每章六句,偶数章每章八句,相间编排,别创一格。 ☚ 文王 绵 ☛ 大明明明在下,赫赫在上。①天难忱斯,不易维王。② 天位殷適,使不挟四方。③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④ 乃及王季,维德之行。⑤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⑥维此文王,小心翼翼。⑦ 昭事上帝,聿怀多福。⑧厥德不回,以受方国。⑨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⑩文王初载,天作之合。(11) 在洽之阳,在渭之涘。(12)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13)大邦有子,伣天之妹。(14) 文定厥祥,亲迎于渭。(15)造舟为梁,不显其光。(16)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17)缵女维莘, 长子维行,笃生武王。(18)保右命尔,燮伐大商。(19)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20)矢于牧野:“维予侯兴,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21)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22)维师尚父, 时维鹰扬。(23)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24) 【注释】 ①明明:光明貌,此指功德之圣明。赫赫:显赫貌,此指命运之显赫。②忱:相信。斯:语助词。不易:难。维:为。③位:通“立”。(依高亨说)適:通“嫡”,即嫡子。宗法社会中称正妻曰嫡。其所生长子为嫡子。殷嫡,指殷纣王。挟:拥有。④挚:殷商的一个诸侯国。仲:次子或次女,此指次女。氏任:犹姓任。高亨《诗经今注》:“挚仲即太任,王季的妻,文王的母。因她是挚国之君的次女,所以称挚仲。挚国之君姓任,所以说她氏任。”曰:语首助词。嫔(pin 频):嫁。京:周的京都。朱熹《诗集传》:“‘曰嫔于京’,叠言以释上句之意。” ⑤王季:太王古公亶父之子,文王之父。⑥大(tai太)任:太任,即上章的挚仲氏任。有身:有孕。⑦翼翼:恭敬貌。⑧昭:明白。聿:语助词。怀:招来。⑨厥:其。回:邪僻。方国:四方来附之国。⑩监:监察。有命:天命。有,词头。集:就,临。(11)初载:指文王即位的初年。合:匹配。(12)洽(he合):古河名。现称金水河。源出陕西省合阳县北部,东南流入黄河。阳:水的北面。渭:渭河,黄河的最大支流,在陕西省中部。涘:水边。(13)嘉:婚礼。止:语气词。大邦:指莘(shen申)国,姒姓,在洽水北岸。子:指莘国国君的女儿。(14)伣(qian欠):好比。妹:少女。(15)文:高亨《诗经今注》:“文,指卜筮的文辞。此句言文辞肯定两国联姻是吉祥的。”(16)造舟为梁:意为将若干木船联结成一座浮桥,用以渡过渭水迎亲。梁,桥梁。不:通“丕”,大。(17)于周:在周国。于京:在周的京都。(18)缵:“”的假借,美好。维:是。莘:即莘国。长子:即长女,指太姒。行:出嫁。笃:发语词。(19)保右:即保佑。命:命令。尔:指武王。燮(xie泄)伐大商:意为顺乎天命以讨伐商朝。燮,和。(20)旅:军队。会:“旝(kuai块)”的假借字,即旌旗。(21)矢:通“誓”。牧野:古地名,在今河南淇县西南。维:发语词。予:武王自称。侯:乃。临:监视。女:汝,指周武王所率领的参加誓师的将士。(22)洋洋:广大貌。檀车:用坚固的檀木所造的战车。煌煌:鲜明貌。騵(yuan元):赤毛白腹之马。彭彭:强盛貌。(23)师:官名,即太师。尚父:周文王对吕望的尊称,意谓可尊尚为父辈。后世俗称姜太公。时:是。鹰扬:如鹰之飞扬。(24)凉(liang亮):辅佐。肆:纵兵。会:至。朝:晨。 【译文】 圣明功德惠下民,赫赫命运显天上。天意无常难置信,君主实在不易当。上帝先立殷纣王,忽又使其失四方。挚国任氏二姑娘,远远来自那殷商,嫁给咱们这周邦,京都里面做新娘。伴随丈夫名王季,专行仁德好榜样。太任一日身有孕,生下这个周文王。唯有这个周文王,待人恭敬很端庄。明白如何事上帝,招来福禄难估量。他的德行真不坏,四方归附显威望。上天监察在下方,悄悄已将天命降。文王掌权初即位,天作配偶呈吉祥。她家住在洽水北,就在渭水那一旁。文王将要行婚礼,大国有位好姑娘。大国有位好姑娘,恰似天仙俊模样。占卜结果真吉利,文王亲迎渭水旁。条条木船联成桥,场面显赫多荣光!有个命令天上来,命令这个周文王,周国京都兴家邦。莘国有个好姑娘,她是长女嫁文王,生下儿子周武王。上天保佑降意旨,顺乎天命伐殷商。殷商军队列成行,旌旗如林迎风扬。武王誓师在牧野:“我周勃兴不可当,上帝督察众将士,勿生二心要图强!”两军对垒牧野阔,周师战车亮煌煌,赤毛白腹四马壮。太师尚父名吕望,气势如同鹰飞扬。辅佐武王精谋略,纵兵伐商涤污秽,黎明尽现新气象! 【集评】 《毛诗序》:“《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毛诗正义》卷十六) 汉·郑玄:“二圣相承,其明德日以广大,故曰《大明》。”(《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十六) 宋·朱熹:“此亦周公戒成王之诗。”(《诗集传》卷十六) 清·姚际恒:“此叙周家二母以及文王、武王之事,亦所以告成王欤?毛稚黄曰:‘《大明》颂二母而末及尚父,邑姜已在其中,盖芝本、醴源,文词之妙,所谓意到而笔不到耳。’”(《诗经通论》卷十三) 清·马瑞辰:“《大明》,盖对《小雅》有《小明》篇而言。”(《毛诗传笺通释》卷十四) 清·方玉润:“(《大明》)追述周德之盛,由于配偶天成也。”“《序》谓‘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直不知诗中命意所在。即《辩说》(指朱熹《诗序辩说》)云‘言王季、大任、文王、太姒、武王,皆有明德,而天命之’,亦甚含囫。盖周家奕世积功累仁,人悉知之。所奇者,历代夫妇皆有盛德以相辅助,并生圣嗣,所以为异。使非‘天作之合’,何能圣配相承不爽若是?故诗人命意,即从此著笔,历叙其婚媾天成,有非人力所能为者。然大任、太姒明写,邑姜暗写,此又文心变幻处。从来说《诗》者无人道及,不将诗人一片苦心埋没不彰耶?至首尾三章,极言天人感应之机捷于影响。天可信而不可信,王易为而不易为。逆天者天必亡之,顺天者天必昌之。其昌之也,一朝而‘清明’;其亡之也,四方无所恃。故必有‘明明’之圣德,而后有‘赫赫’之天命。天人之际,岂不亦甚微哉?吾愿万世之有天位者,当以殷嫡为戒,而以武王为法;庶可以上应天心,中承祖德,下抚四方,一戎衣而天下大定也。然亦岂偶然得之者欤?於呼盛矣!”“一章将言文武受命,故先揭出天人感通之故,以为全篇纲领。而说得赫然可畏,盖危言以惕之也。次章至六章皆历叙文、武生有圣德,并非偶然。盖‘天作之合’,故父子夫妇之间皆有盛德以相配偶,而生圣嗣。在文法,此为铺叙闲文;在诗意,此为追述要义。七、八两章始言伐商而有天下,以终首章之意。八章‘清明’作牧,与‘明明’、‘赫赫’相应,用字亦极不苟如是。”(《诗经原始》卷十三) 【总案】 这是《诗经》中叙述周朝开国历史的篇章之一,其值得重视之处,在于反映了周人对商周易代的社会变革所做出的新的神学解释:天命是无常的,商朝的气数已尽,上帝复授命于周,令其灭商统治天下(“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嫡,使不挟四方”,“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保右命尔,燮伐大商”);而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周人有着美德懿行,能够敬德事天(“明明在下,赫赫在上”,“挚仲氏任,……乃及王季,维德之行”,“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这种“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引《周书》)的观点,和周初的大政治家、思想家周公(姬旦)所创立的“以德配天”的宗教政治伦理观是完全一致的。朱熹《诗集传》说此诗是“周公戒成王之诗”,当亦有其合乎情理之处。 《大明》明明在下,(一) 明明白白的在下方, 赫赫在上。赫赫显显的在天上。 天难忱斯,(二) 天命真难信赖呀, 不易维王。(三) 不容易啊做帝王。 天位殷適,(四) 天树立殷朝的敌人, 使不挟四方。(五) 使他不能保四方。 挚仲氏任,(六) 挚国任家二姑娘, 自彼殷商。(七) 从那殷商的地方, 来嫁于周,(八) 出嫁来到了周家, 曰嫔于京。在京都呀做新娘。 乃及王季,(九) 她和王季配成双, 维德之行。品德和他能一样。 大任有身,(十) 大任她呀怀了孕, 生此文王。生下这个周文王。 维此文王,啊,就是这个周文王, 小心翼翼。(十一) 小心谨慎又端庄。 昭事上帝,知道怎样事上帝, 聿怀多福。(十二) 保持好多的福气。 厥德不回,(十三) 他的德行真不坏, 以受方国。(十四) 把一个大国受下来。 天监在下,(十五) 老天监视着下方, 有命既集。把好运道来下降。 文王初载,(十六) 文王自立的辰光, 天作之合。天早为他配一双。 在洽之阳,(十七) 在那洽水的北方, 在渭之涘。在那渭水的岸旁。 文王嘉止,(十八) 文王的婚礼要举行, 大邦有子。(十九) 大国有个好姑娘。 大邦有子,大国有个好姑娘, 伣天之妹。(二十) 就象天上的女郎。 文定厥祥,(二十一) 贤慧啊,得着她呀真吉祥, 亲迎于渭。亲自迎她渭水航。 造舟为梁,(二十二) 排起船呀做桥梁, 不显其光。(二十三) 显得那是多荣光。 有命自天,有个命令从天降, 命此文王,命令这个周文王, 于周于京。(二十四) 在周地、在京城。 纉女维莘,(二十五) 好女子呀莘姑娘, 长子维行,(二十六) 大男儿呀配一双, 笃生武王。(二十七) 生下了个周武王。 保佑命尔,(二十八) 保佑他,命令他, 燮伐大商。(二十九) 应天顺人伐大商。 殷商之旅,殷商的队伍满战场, 其会如林。(三十) 旌旗密得象林一样。 矢于牧野:(三十一) 武王誓师在牧野: 维予侯兴,我这就发动进攻了, 上帝临女,(三十二) 上帝在你们头上, 无贰尔心。不要怀着歹心肠。 牧野洋洋,(三十三) 牧野战地宽又广, 檀车煌煌,(三十四) 檀木兵车多堂皇, 驷騵彭彭。(三十五) 四匹花马多强壮。 维师尚父,(三十六) 啊,这个太师吕尚父, 时维鹰扬。(三十七) 就象苍鹰在飞扬。 凉彼武王,(三十八) 扶助那个周武王, 肆伐大商,(三十九) 快速出兵伐大商, 会朝清明。(四十) 一朝天下都清明。 注 释 (一)严粲:“重言明者,至著也。赫赫,显而可畏之意。……首二句泛言天人之理。明明在下,君之善恶不可掩也。赫赫在上,天之予夺为甚严也。在下而明,明则达乎上。在上而赫,赫则监乎下。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戴震:“在下者人事,在上者天命。此言天人之际,明察显赫。本章陈纣之所以亡,后七章陈周之所以兴,皆人事之至明,而见天之赫濯也。” (二)毛亨:“忱,信也。” 朱熹:“去就无常,此天之所以难忱,而为君之所以不易也。” (三)严粲:“是故天难信而不可恃,为君岂不难哉?” (四)于省吾:“按位、立古同字,金文位字皆作立。……適、敌声同古通。……天立殷適,使不挟四方。言天立殷敌,使不能挟有四方也。” (五)朱熹:“挟,有也。” 姚际恒:“挟,犹持也。” (六)毛亨:“挚国任姓之中女也。” 王应麟:“傅氏曰,自彼殷商,来嫁于周,则挚是殷商畿内国。” (七)郑玄:“从殷商之畿内。” 王应麟:“孔氏曰,成汤之初,以商为号。及盘庚后为殷,取前后而言之。” (八)胡承珙:“盖自母家言之为来嫁,自夫家言之为曰嫔。互文以俪句耳。” 姚际恒:“来嫁,始嫁也。嫔,成妇也。” 朱熹:“京,周京也。” (九)严粲:“乃配王季。” 吴闿生:“大任配王季,与之一德。” (十)毛亨:“大任,仲任也。身,重也。” 郑玄:“重谓怀孕也。” 孔颖达:“以身中复有一身,故言重。” (十一)朱熹:“小心翼翼,恭慎之貌。即前篇之所谓敬也。文王之德于此为盛。 (十二)陈奂:“《繁露·郊祀篇》,引《诗》‘允怀多福。’聿与允,皆语词。” 何楷:“吾师蔡先生毅中云:圣人视现在之福,恒恐不足以保其有,故曰怀。” (十三)朱熹:“回,邪也。” (十四)马瑞辰:“按《广雅·释詁》》:‘方,大也。’《晋语》: ‘今晋之方。’韦昭注: ‘方,大也。’方有大义。方国,犹言大国也。” (十五)郑玄:“天监视善恶于下,其命将有所依就,则豫福助之。” 李黼平:“《韩诗》集作就。是古集与就通。” (十六)戴震:“盖古字栽、载通,为丰殖为树立之义。初载,谓初免于怀抱,能自立之时,大姒以是时生。故曰文王初载,天作之合。言天若早为之生配,是故適及文王嘉止之年,而大邦有子,亦在许字之年也。” (十七)马瑞辰:“按洽,即郃之假借。《说文》:‘郃在冯翊郃阳。’”启华按:即今陕西省合阳县。 (十八)马瑞辰:“嘉礼,即昏礼也。《相鼠》诗,毛《传》:‘止,礼也。’《广雅》亦曰: ‘止,礼也。’嘉止即嘉礼,谓文王将行嘉礼耳。” (十九)朱熹:“大邦,莘国也。子,大姒也。”启华按: 莘,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 严粲:“子,女也。《论语》:‘以其子妻之。’女亦称子。” (二十)严粲:“《说文》:伣,譬也。……大邦有贤女,譬天之妹,尊之之辞也。” 俞樾:“《周易·归妹》王注曰:妹者,少女之称。然则天之妹,犹言天之少女耳。” (二十一)毛亨:“言大姒之有文德也。祥,善也。” 黄焯:“汪氏异义云:《传》意当谓大姒有文德,而文王得以为妃,以圣人而得贤妃,诸福之祥,皆由此定。” (二十二)孔颖达:“李巡云:比其舟而渡曰造。……孙炎曰:造舟,比舟为梁也。……比船于水,加板于上,即今之浮桥。” (二十三)毛亨:“造舟然后可以显出光辉。” 朱熹:“不显,显也。” (二十四)朱熹:“言天既命文王于周之京矣。” (二十五)马瑞辰:“缵女与长子相对成文。缵当为㜺字之假借。《说文》:‘㜺,白好也,’《广雅·释诂》: ‘㜺,好也。’《广韵》: ‘㜺,好容貌。’……《诗》言莘国有好女,倒其文则曰缵女维莘,以与长子维行相属对。” (二十六)马瑞辰:“瑞辰按上章述大任之事云,乃及王季,维德之行。朱彬曰:行,列也。维德之行,犹言德与之齐等。今按《礼记·服问》上附下附,列也。郑注:列,等也。上言维德之行,言大任德配王季。此言长子维行,言大姒德等文王也。” (二十七)毛亨:“笃,厚也。” 马瑞辰:“瑞辰按朱彬作《释大》一篇,言《尚书》凡言大者,皆语辞。……按《墨子·经篇》:‘厚,有所大也。’是厚与大同义,故笃训厚,亦为语词。” (二十八)陈奂:“右通作佑。《易·系辞》《传》云:‘子曰:祐者,助也。……尔,犹之也。” (二十九)吴闿生:“燮,和也。和犹会合。” 朱熹:“而使之顺天命以伐商也。” 顾广誉:“严氏谓以顺而动,因天之所欲,是为燮伐。” (三十)马瑞辰:“三家诗或亦有作者。马融《广成颂》:旃森其如林,即本此诗。是马融诗传亦作。然以旌连言,仍以为旌旗。《左传》杜注:‘,旃也,《说文》: ‘,旌旗也。’” 吴闿生:“旅,众也。会,《说文》作。《左传》:‘动而鼓’。” (三十一)马瑞辰:“按《尔雅·释言》:‘矢,誓也。’虞翻《易》注曰:矢,古誓字。矢于牧野,谓周王誓师于牧野,当连下维予侯兴三句言,三句皆誓词也。……维,发语词。《尔雅》:‘侯,乃也。’维予侯兴,犹言维予乃兴也。”启华按:牧野,在今河南省淇县之南。 (三十二)马瑞辰:“女指所誓之众,非指武王也。此诗女对上维予侯兴言。予,为武王自指,则知女,指所誓之众矣。临,谓神明鉴之。如有贰心,则必为神明所察,故以上帝临女惧戒之。” (三十三)毛亨:“洋洋,广也。” 郑玄:“言其战地宽广,明不用权诈也。” (三十四)朱熹:“檀,坚木,宜为车者也。煌煌,鲜明貌。” (三十五)毛亨:“駵马白腹曰騵。” 孔颖达:“又驾驷騵之牡马,彭彭然皆强盛。” (三十六)朱熹:“师尚父,太公望为太师,而号尚父也。” 郑玄:“尚父,吕望也,尊称焉。” (三十七)毛亨:“鹰扬,如鹰之飞扬也。” (三十八)毛亨:“凉,佐也。” 朱熹:“凉,《汉书》作亮。佐,助也。” (三十九)毛亨:“肆,疾也。” 胡承珙:“《传》以肆为疾,盖承上文鹰扬言之。鹰扬有疾速之意,所谓征鸟厉疾也。” (四十)毛亨:“会,甲也。不崇朝而天下清明。” 马瑞辰:“按会朝犹言会明,会明犹言迟明、黎明,皆此明之义也。会甲二字双声。……甲朝即一朝也。一为数之始,一朝即始朝也。……会明为天比明尚未大明之际。” 焦循:“甲即始也。始朝而天下即清明。” 注 音 忱chen沉 適di迪 挟jia浃 挚zhi至 嫔pin贫 行hang杭 洽he合 涘si四 伣qian欠 缵zuan纂 莘xin辛 燮xie谢 檀tan谈 煌huang皇 騵yuan元 凉liang亮 大明 《诗经·大雅》第2篇。全诗8章,4章章 这首诗从一个侧面反映周人很重视母德。这首诗规模宏大,结构严整,描写起伏有波澜。最后两章描绘周军战前的准备,誓师,军容之盛,气势雄壮,形象生动。双数章的末句与下章的首句字相承接,成为后来顶真格修辞手法的滥觞。 大明明明在下, 赫赫在上。 天难忱斯, 不易维王。 天位殷適, 使不挟四方。 挚仲氏任, 自彼殷商, 来嫁于周, 曰嫔于京。 乃及王季, 维德之行。 大任有身, 生此文王。 维此文王, 小心翼翼。 昭事上帝, 聿怀多福。 厥德不回, 以受方国。 天监在下, 有命既集。 文王初载, 天作之合。 在洽之阳, 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 大邦有子。 大邦有子, 伣天之妹, 文定厥祥, 亲迎于渭。 造舟为梁, 不显其光。 有命自天, 命此文王。 于周于京, 缵女维莘。 长子维行, 笃生武王。 保右命尔, 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 其会如林。 矢于牧野: 维予侯兴。 上帝临女, 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 檀车煌煌, 驷騵彭彭。 维师尚父, 时维鹰扬。 凉彼武王, 肆伐大商, 会朝清明。 文王功德无量衣被天下,赫赫神灵显应在天上。天命确实难以相信呀,不容易当的就是君王。上帝本来有意命殷纣为王,却又使他失去了四方天下。 挚国任家二姑娘,从那遥远的殷商近畿,嫁到我们周国来,在京都做了新娘。她跟丈夫王季,尽做有德善事。这太任怀孕,生下了周文王。 就是这个周文王,做事情小心谨慎。明白如何侍奉上帝,因而得到无比幸福。他的德行高尚,四方诸国纷纷归附。 上天监视着下方,天命已经属于周文王。文王即位的初年,上天给他理想的新娘。新娘住在洽水的北边,就在莘国渭水旁。文王将要举行婚礼,大国有位好姑娘。 大国有位好姑娘,好比天上的仙女。定下聘礼的吉祥时刻,文王亲自到渭水边迎接。联结木船做成浮桥,婚礼异常隆重显耀。 上天有命昭示下方,命令周文王: 改号为周、改邑为京。莘国有位好姑娘,她是长女出嫁到周邦,婚后生下周武王。上帝保佑他,命令他,出兵去讨伐殷商。 殷商派出军队,他们的军旗密集如林。武王誓师在牧野:“我周兴起,上帝在监视着你们,你们休怀二心!” 广阔牧野作战场,檀木兵车亮堂堂,四马威武又雄壮。三军统帅尚父吕望,好像雄鹰在飞扬。帮助武王带领军队,进击殷商,一朝会师便开创新气象。 《大明》全诗八章,单章章六句,双章章八句(依朱熹分章)。朱熹以为,“此亦周公戒成王之诗。”(《诗集传》) 关于本篇的主旨,《毛诗序》说是写 “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朱熹及其以降学者多不以为然。高亨以为,“这是一首史诗,叙述周朝开国的历史,从王季娶太任而生文王说起,直到武王伐纣为止。诗中多歌颂王季文王武王的语句。”(《诗经今注》)这种见解,在现代学者中有一定的代表性。近人吴闿生认为,“此篇美文王武王克商有天下,而推本于母德,故于太任太姒特详焉。”(《诗义会通》)此说本于朱熹而略有发挥。 从各章的布局考察,似以吴氏之说为近是。 第一章言皇天无亲,为王不易。在下有明明之德,在上才会授于赫赫之命。殷纣虽为嫡系子孙而居天位,但因即位后残虐无道,被天帝收回成命,不让他继续拥有天下。这是全诗的总领。前人评论说:“首二句一篇之纲。”吴闿生说:“天位二句,借殷事作指点,以喝起下文,而恰与后半收束处密合无间,古今之至文也。” (《诗义会通》) 第二章言挚国国君为王季之德所感化,把次女太任嫁给王季以助周。太任与王季笃行仁义,遂为王季生下聪明过人的儿子文王。据《列女传》载: “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生文王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宗周。”朱熹说: 下章“将言文王之圣而追本其所从者如此。” (《诗集传》) 第三章言文王恭谨敬慎,勤勉侍奉上帝,因而招徕了多方福泽,接受了四方之国的归附。这是前章写太任的照应。 第四、五、六章言文王当婚之期,莘国有长女太姒情愿来归,文王欣受良缘而有武王。这三章用重笔浓墨写太姒及其有关事情,目的在于表明“克缵太任之事者,维此莘国以其长女来嫁于我”宗周而有武王的鸿福之意,为“将言武王伐商之事,故此又推其本。” (参见《诗集传》) 第七、八章言武王伐纣克商,最终完成了周朝王业。 从各章内容的安排我们看到,本篇的主题在于:通过文王武王伐纣克商有天下的赞颂而推本于母德,说明周王业的建立,除了姬昌姬发的直接努力和后稷及其以降几代人的艰苦建基以外,背后还有母亲和妻子的一份功劳。事实上,周部族向来都比较重视母德,尊重女性,特别是对推动周部族历史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的君主的妻子或母亲,更是颂扬不已。如《大雅·思齐》在赞颂文王美德的同时,也说到古公之妻、王季之母太姜,王季之妻、文王之母太任,文王之妻、武王之母太姒:“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怀念她们协助夫君创业,对儿子言传身教,使他们能够继承并发展父业的劳绩。这种坚持创业传统教育,加强有功于国的道德品质培养的历史经验,今天仍有认识乃至借鉴意义。从各章内容的安排我们还可以看到,本篇结构相当严谨。先以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二句立意,而后由 “天难忱斯”的慨叹和“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的历史训诫迅速荡开。这个慨叹和告诫,神思妙远,感情深挚。旧评说:“首二句,一篇之纲。”(《诗义会通》 引) 接着铺陈太任、太姒的婚配经过及其与丈夫“维德之行”、“不 (同丕,大的意思) 显其光”,从而生下文王、武王,使有周王业蒸蒸日上,为最后伐纣灭商打下坚实基础的情形。最后写武王灭商的英姿、经过与“会朝清明”的胜利情景。“维师尚父”以下五句,与首章 “天位”、“使不”二句相照应。吴闿生说:“天位二句,借殷事作指点,以喝起下文,而恰与后半收束处密合无间,古今之至文也。”(《诗义会通》这个分析不无道理。七、八两章叠词的运用,绘形绘声,寥寥几句就把牧野大战刻画无遗,亦为至文。 大明
【注释】①明明:明白。②赫赫:显赫。③忱:信。④位:通“立”。適:通“敌”。⑤挟:拥有。⑥挚:国名。仲:次女。任:姓。⑦嫔:成婚。⑧及:与。⑨行:齐等。⑩有身:怀孕。(11)昭:明。(12)回:邪僻。(13)初载:自立之时。(14)洽:水名。(15)涘:水边。(16)嘉:婚礼。(17)大邦:莘国。(18)伣(qiàn):好比。(19)文:文德。祥:善。(20)缵:继续。(21)行:齐等。(22)笃:语助词。(23)燮(xiè):协和。(24)旅:师旅。(25)会:通“”。旌旗。(26)矢:通“誓”。(27)侯:乃。(28)临:监视。(29)贰心:不坚定。(30)洋洋:广大貌。(31)煌煌:闪闪发光。(32)驷:四马。騵(yuán):赤毛白腹的马。彭彭:强壮貌。(33)尚父:姜子牙。(34)鹰扬:比喻勇猛。(35)凉:辅佐。(36)肆:疾。(37)会朝:一个早上。 【鉴赏】这是歌颂武王克商功绩之诗。 全诗八章。此诗当作于武王克商后不久。 首章写武王克商实乃天意。“在下”指人事,“明明”状善恶清楚明白;“在上”指上帝,“赫赫”状天命明察显赫。这两句写得警耸骇目。由此看来,上天实不可恃,为君诚然不易。正因为商纣暴虐无道,多行不义,故上天才降立商之劲敌,使之不能保有四方。这就为武王伐纣作了铺垫。 中五章历叙武王先祖之德。二章写王季、太任之德。挚国中女太任,自商出嫁于周为妇。这太任配王季,其德等王季。三章写文王之德。文王德贤,盖因圣母太任所生。因此,文王其人,恭敬谨慎;懂得侍奉上帝,招来众多福禄;德行非常完美,四方诸侯纷纷归服。四章写文王得贤妃。上天监临下土,将天命赐予周邦。当文王自立之年,上天就为他配合佳偶。这佳偶是谁? 就是那位于洽水之北、渭水之边的莘国长女太姒。五章写文王迎亲。文王举行婚礼,迎娶莘国长女太姒。这太姒美艳无比,有如天帝的少女。岂止貌美,其德更贤。因太姒有文德,而文王得以为妃,故诸福之祥皆由此定。为此,文王亲迎于渭,将船搭成浮桥,足见婚礼辉煌而隆盛。六章写太姒之德。上天赐命文王文得有贤妃。而这太姒能在周之京邑继承太任美德。因太姒德等文王,故能像太任辅佐王季那样辅佐文王。有此文母生此武王,且又有上天佑助,定能协同诸侯讨伐大商。下文写武王伐纣获胜,正由于周家圣父贤母代代相承所致。 末二章写武王伐纣获胜。这二章写得尤为精彩。诗之场面壮阔,人物众多,气势磅礴,真是一幅有声有色的古战图。请看,商之战旗有如森林,兵多将广。请听,武王誓师,言词坚定:“唯有我方能振兴,上帝正在监视你们,不要畏惧,不要犹豫!”誓师已毕,周师便勇猛出击。在广阔的“牧野”战场上,周之战车坚固辉煌,驰车之声如同雷鸣;周之战马强壮矫健,奔腾之势好似闪电;周之主帅尚父英武镇定,指挥战斗犹如雄鹰奋翅飞扬。他辅佐武王,疾伐大商,结果一朝会战,商军大败,天下清明,武王由此成了开国英雄。 《诗序》说:“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此说甚是。而朱熹《辨说》则说:“此诗言王季、太任、文王、太姒、武王皆有明德而天命之。”这种平分秋色的说法是不科学的。此诗重点是美武王克商,而写王季、太任,写文王、太姒,只是为了推本祖德,以说明武王制胜之由。 大明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日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倪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 檀车煌煌, 驷𫘪彭彭。 维师尚父, 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熟悉《诗经》的人都知道,“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诗,叙述了自周始祖后稷建国至武王灭商的全部历史。所以,我们读《诗经》,不但可以获得高雅的艺术享受,而且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的历史知识。文史不分家,于此可见一斑。无疑,了解这段历史,会对我们的文学欣赏带来很大的帮助。《大明》所表现的,正是殷纣王与周武王在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 进行决战的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诗篇的开头以至整首诗的很大部分,乍一看来似乎与历史上这场著名的战争并无多大关系。但是,只要通读全篇,我们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这首诗所洋溢的豪迈气度来看,它当作于周初。这时侯,周族人日益强大。统治者鉴于殷商的不得人心,对百姓采取了稍为松宽的政策,组织他们从事耕种,积极生产,人民生活有所改善。统治者还制礼作乐,大兴文教,配合统治。 这种精神体现在诗中就是对神明与祖宗的颂扬。《大明》的第一节,已经显露出殷商之失却天下乃出于“赫赫在上”的天命。“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是说上帝有意让殷纣为王,而今又使他失却了自己的领地。这样,王权的得与失,朝代的兴衰起伏,就统归于神灵的作用了。 接下去,该诗叙述了周文王之父王季与太任姑娘以及文王与太姒结婚的情形,意在表明文王和武王的诞生,他们光辉的德行,全都是天神造化的产物:“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上天对凡尘的一切明察秋毫,无所不控,它把在人间的作为让与周文王及其儿子武王来代理。这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初的朦胧表现。所以,武王的诞生,就是“保右命尔,”天命所属天保佑之,已经大有点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意味了。 及至商、周两军对垒牧野,也就是诗中的最后两节,才正面展开了这场战争的具体图像。最终周武王的胜利,“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就与开头的一节遥相呼应,完整而深刻地体现了我们的祖先初民神灵至上的自然观和宇宙观。这首诗歌,与其说是对他们祖先的颂扬,倒勿宁说是对神灵的膜拜和礼赞。 这是一首比较长的叙事诗。虽然我们从中看不出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以及清晰连贯的情节脉络,但这并不能抹杀它在艺术创造上的重大价值。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这首诗并没有着力于对这一战争场景的详尽描绘。它倒是让人感到,作者似乎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在人与神灵遥相呼应的宏观视点上,来立体地、纵深地描绘这场战争和与之有关的人物与神灵,进而使得关于这声战争的那部分文字,仿佛被置入了一个更加深邃开阔的背景气氛中,得到了有力的衬托。 这种先抑后扬、前后呼应的写法,避免了艺术表现上的呆板和单调,整个诗篇给人跌宕起伏、气势恢宏的印象。尤其是最后两节具体战争场景的描绘,确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我们似乎听到武王在阵地前沿慷慨激昂的宣誓:“我大周的振兴就在今日! 上帝在监视着我们,大家一定要赤胆忠心,奋勇向前。”开战的情势,只寥寥数语,便跃然纸上。你看,“牧野洋洋, 檀车煌煌, 驷𫘪彭彭。”一连三个排比的句子, 造成一种语势上的威严感和紧迫感,把鏖战的气势和盘托出。其中,尚父也就是古代姜太公的形象被作者着重凸现了出来。他象那凌空奋飞俯冲的雄鹰,辅佐着武王,东奔西驰,血战疆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艺术表现上业已注意到了典型化的表达技巧。通过姜太公的雄武英姿,我们不是深深地感受到了周军英勇无敌的作战气势了么? 我们不能不惊叹于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洒脱和精到。且不说“小心翼翼”、“天作之合”等以被当成成语被固定、流传了下来,单是那“洋洋”、“煌煌”、“彭彭”几个象声词,不但合乎音韵的节奏,而且顺乎我们心理活动的变化,读来琅琅上口,令人过目不忘。 当然,就整个《诗经》的艺术水平看,《大明》的艺术成就不能说是很高的。周初的一些雅诗和颂诗还有祀神的宗教气氛和单纯叙事的特点,这在《大明》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出来。 大明dà míng指日或月,也兼指日月。李白《古风》之二:“八紫微,大明夷朝晖。” 大明 大明〔原文〕 ☚ 文王 绵 ☛ 大明 大明dàmíng┃━ 指太阳。《易·乾》:“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李鼎祚集解引侯果注:“大明,日也。”宋·文天祥《发陵州》诗:“大明朝东出,皎月正在天。”亦指月。唐·李白《古朗月行》:“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 大化 夕照 ☛ 大明❶指太阳。唐白居易《为宰相贺赦表》:“大明升而六合晓,一气熏而万物春。” 大明日。《禮記·禮器》: “大明生於東,月生於西,此陰陽之分,夫婦之位也。” 鄭玄注: “大明,日也。”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太陽 > 大明 大明 dàmíng 指太陽。《易·乾》:“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李鼎祚集解引侯果曰:“大明,日也。”《禮記·禮器》:“大明生於東,月生於西。”唐·白居易《爲宰相賀赦表》:“大明升而六合曉,一氣熏而萬物春。”宋·文天祥《發陵州》詩:“大明朝東出,皎月正在天。”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月亮 > 大明2 大明2 dàmíng 指月亮。月光明亮,故稱。《文選·木華〈海賦〉》:“若乃大明㩠轡於金樞之穴,翔陽逸駭於扶桑之津。”李善注:“大明,月也。《周易》曰‘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唐·李白《古朗月行》:“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大明dà míng❶清代红帮谓午时。《切口·红帮》:“大明: 午刻也。” 君主 君主君(君人;君宰;人君) 主 皇 帝 上(君上) 王(公王) 日(日君;日角;天日;皓日) 辟元首 所天 天光 人牧 大明 灵极 庙朝 高高在上 另见:帝王 登位 帝位 朝代 朝廷 统治 治理 ︱臣 ☚ 君主 君王 ☛ 月亮 月亮月(月儿;月子;月光;月窟;月宫;月轮;月魂;月魄;月影;月娥;月兔;月婆;月精;月杵;月灵;月规;月华;月轮;月镜;淡月;蟾月;冷月;孤月;麝月) 阴(阴兔;阴怪;阴宗;阴灵;阴精;玄阴;太阴;太阴精) 兔(兔月;兔窟;兔轮;兔魄;兔影;金兔;玉兔;瑶兔;蜍兔;雪兔;玄兔;老兔;踆兔;顾兔;夕兔;阴兔;冰兔) 魄(魄宝;魄渊;丽魄;霜魄;宵魄;玉魄;冰魄;娟魄;圆魄;娥魄;寒魄;素魄;晚魄;暗魄;怨魄;地魄 夜魄;阴魄) 娥(娥月;娥轮;娥魄;霜娥;常娥;嫦娥;素娥;金娥;姮娥;姱娥;瑶娥) 桂(桂月;桂花;桂枝;桂兔;桂魄;桂轮;桂蟾;桂华;丹桂) 轮(轮光;轮彩;霜轮;晶轮;孤轮;瑶轮;兔轮;丹轮;一轮;玉轮;孤轮;娥轮) 姮 蟾(蟾宫;蟾蜍;蟾兔;蟾魄;蟾精;蟾影;金蟾;银蟾;明蟾;孤蟾;小蟾;冰蟾;海蟾;蜍蟾;霜蟾;灵蟾;皎蟾;西蟾;寒蟾;素蟾;玉蟾;玉蟾蜍;青蟾兔) 玄烛 玄度 霄晖 宵晖 大明 夜光 圆光 素舒 望舒 珠龟 仪景 圆景 圆影 冰壶 冰盘 冰鉴 冰镜 宝鉴 明镜 海镜 天镜 宝镜 晶盘 碧华 金饼 金鉴 金精 金镜 晶盘 清质 清银 秋液 幽阳 素舒 素女 银葩 高寒 天眼 水银 穴鼻 决鼻 盈缺 佩环 明鉴 顾菟 菱花 结鳞 清规 玉轮 玉蜍 玉杵 玉壶 寒玉 轩辕镜烂银盘 清凉宫 另见:月光 运行2 日月出没地 ☚ 月亮 不圆的月 ☛ 太阳 太阳日(日母;日君;日乌;日球;日阳;日驭;日御;日魂;日精;日轮;日影;日头;日毂;日镜;日宫;日珠;日车;日辔;天日;白日;昼日;火日;老日;红日) 阳(阳光;阳乌;阳谷;阳辔;阳神;阳婆;阳日;阳羽;阳灵;阳宗;阳魂 阳精;阳轮;阳晖;阳辉;阳曜;翔阳;天阳;朱阳;火阳;极阳;红阳;闿阳) 曜(曜灵;干曜) 乌(乌阳;乌轮;乌焰;乌踆;踆乌;金乌;赤乌;织乌;渴乌;旸乌;灵乌;~飞兔走) 羲(羲景;羲阳;羲轮;羲驭;羲庭;羲曜;羲御;羲和;朱羲) 曦(曦仪;曦车;曦轮;曦轩;曦曜;曦辔;朱曦;车曦;晴曦) 暾 炎(炎驭;炎精;炎烛)景(远景;白景) 晶(日晶) 晹(晹乌;旸鸦) 毁 干(干曜) 火精 红轮 飞轮 金虎 金鸦 金鸡 金轮 金蟾 金镜 金锣 金盆 金钲 丹灵 耀灵 灵曜 灵辉 朱明 大明 利眼 丹景 六龙 织鸦 踆鸦 红旭 赤鸦 赤盖 赤萍 赤帜 轩龙 龙驭 烛龙 利眼 东君 天晷 轮形 祥轮 灵辉 灵晖 朝光 升光 扶光 扶木 扶桑 升扶 玄晖 明离 重离 离明 龙烛 黄道 高圆 飞辔 明两 丙火 泥珠 悬珠 三足(三足乌) 龙车 赤瑛盘 濯曜罗 另见:阳光 照耀 光影 太阳运行 日月出没地 ☚ 太阳 各种太阳 ☛ 大明dà míng指日月。《管子·内业》:“鉴于大清,视于~~。”尹注:“~~,日月也。” 大明见日华子条。 大明即太阳。 大明大义宁国杨干贞年号。931—937年,凡七年。一说非年号,乃篡杨干贞位之其弟杨明(大杨明、杨诏)名。杨明共改元二:鼎新、建国。 大明dàmínɡ见日华子条。 大明五代后唐时南诏大义宁国肃恭皇帝杨干贞年号。931—937年,凡7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