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地的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地的海

大地的海

长篇小说。端木蕻良著。上海生活书店1939年出版。作品以关东平原为背景,写农民进行护田反筑路的斗争故事。日本侵略者为了防范义勇军破坏铁路,强迫农民毁掉青苗,去修筑公路,引起农民的极大愤懑。共产党员五丁和朝鲜革命者金德水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动员农民起来与日伪作斗争。愤怒的农民群众犹如大海的波涛,纷纷拿起武器,截击警车,释放囚犯,冲出重围,组织了义勇军大队。作品歌颂了广大农民在民族斗争中的反抗斗争精神,在二十多个人物中,主人公艾老爹父子和五丁、金德水、香子姑娘等写得较为生动。小说采用经过提炼的东北方言,文笔粗犷流畅,描写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颇有地方特色。

☚ 京华烟云   荒谬的英法海峡 ☛
大地的海

大地的海

长篇小说。端木蕻良著。1938年5月上海生活书店初版,1939年3月汉口生活书店再版。

☚ 烟苗季   蝙蝠 ☛

大地的海

大地的海

长篇小说。端木蕻良著。写于1936年。1937年7月开始在上海《文学》月刊上连载,至“八·一三”后《文学》停刊,连载中辍。1938年5月由上海生活书店初版。作品以日本占领下的东北农村为背景,描写了东北荒原上的农民用粗壮的双手从日寇那里夺回土地的故事。他们终年过着“抽筋剥皮,榨骨出油”的悲惨生活, “在没有失去的时候,是某一家人的奴隶。失去了之后,是某一国的奴隶。”(作者《<大地的海>后记》)。日寇为了防备义勇军破坏铁路,又公然强迫农民将铁路沿线田里的麦苗铲除,修筑一条公路。他们不仅毁坏了农民们世代耕种的土地,而且把附近的农民全部拉出去筑路。农民们再也无法生活下去了。于是,他们在革命者五丁等人的教育下组织起来,拿起原始的锄头、大刀、土枪、长矛和敌人搏斗,终于劫出了三百多名囚犯,缴获了四五十杆枪,冲出重围,组成了抗日义勇军大队。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以粗犷而细腻,典雅又流畅的文笔,以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生动地反映了东北农村的社会现实,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暴行。它是一部较早地直接描写党领导的农民抗日武装斗争的作品。1937年上海《文学》月刊在连载作品时,曾在编者的《后记》中明言:“作者以他特有的雄健而冷艳之笔,给我们画出伟大沉郁的原野和朴厚坚强的人民。”

☚ 植有木瓜树的小镇   我这一辈子 ☛

大地的海

现代长篇小说。端木蕻良著。上海《文学》月刊1937年7月第四卷起连载,至“8·13”停刊中辍。上海生活书店1938年5月初版。新文艺出版社1957年8月出新版。书后附有作者撰写的《后记》。小说描写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地区后,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起来,拿起武器,保卫土地,反侵略反剥削的故事。艾老爹等东北地区广大农民,对日本侵略者及其扶持的傀儡政府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极为不满。为修暴雨冲坏的公路,侵略者永野、狗腿子路百吉等逼迫农民将路边一丈宽长得好好的青苗铲去,更增添了农民的仇恨。共产党员五丁、金德水等在筑路的囚犯、农民中秘密组织反抗和暴动。不幸艾老爹被敌人抓走,金德水用农民抓住的朱警长换回了艾老爹。暴动中农民们拿起武器,设下埋伏,救出300多名囚犯。后来暴动队伍在五丁的指挥下,撤进铁背岭。艾老爹等一大批农民从此走向抗日斗争的战场。《文学》月刊连载《后记》写道:“作者以他特有的雄健而又冷艳之笔,给我们画出了伟大沉郁的原野和朴厚坚强的人民。”

大地的海

长篇小说。端木蕻良著。1938年5月上海生活书店版。小说描写了抗战时期东北平原莲花泡子两代农民的生活,重点反映了东北地区农民同日寇进行的英勇斗争。作品塑造出以艾老爹和他儿子来头为代表的两代农民形象,描写了他们为保卫家乡,组成抗日义勇军,同敌寇英勇战斗的光辉业绩,控诉了日寇的残暴蛮横,揭露了汉奸的无耻,歌颂了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格调激越高昂,笔法雄健冷峻,充分体现了东北农民质朴、坚强的性格。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