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刀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刀会 大刀会以贫苦农民和破产手工业者为骨干的清末民间秘密结社。以其成员携带大刀等器械而得名。这个社团在清代主要流传于华北等地。原以地主和富裕农民,以及为地主守户防院者为主体。其目的是“捍卫乡间,缉治盗匪”。随着组织发展,大批游民和贫苦农民加入。他们与当地基督教侵略势力间的矛盾,酿成了反教会斗争,使大刀会成为义和团运动的先驱组织之一。大刀会众除了练习大刀外,还有练习金钟罩术者。 ☚ 义和拳 刀客 ☛ 大刀会 大刀会清末民间秘密结社之一。白莲教的支派。清光绪年间,会众遍布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交界地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6月,砀山(今属安徽)大刀会为反抗外国教会侵略势力,聚众千余焚毁刘坝头教堂。单县、铜山、丰县、肖县大刀会众纷起响应。清政府调山东、江苏清军镇压,杀害会众数百人。首领刘士端被诱捕杀害于曹县。1897年,巨野农民杀死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大刀会号召下,济宁、寿张、单县、成武各县人民掀起反洋教斗争。大刀会的斗争成为山东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前奏。后来不少会众加入义和团,成为义和团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刀会曾发动反抗封建压迫和外国教会侵略势力的斗争,亦曾被地主阶级利用来反对农民起义。 ☚ 于七抗清起义 大宗家战斗 ☛ 大刀会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起于光绪年间,原名金钟罩。最初是鲁西南一些富庶之家,为“捍卫乡闾,缉治盗匪”而组织的半武装秘密结社,是由白莲教徒赵金环(一说赵天吉)传给山东曹县的刘士瑞和单县的曹得礼而创立的。会众遍布鲁、豫、皖、苏四省。中日甲午战争后发展成为反洋教斗争的群众组织。其反洋教斗争,首起于光绪二十二年五月(1896年6月),江苏砀山县(今属安徽)刘堤头村教民无理抢割村民的麦禾,大刀会众焚毁本村教堂以示惩。邻近的宿县、肖县(今均属安徽)、铜山、丰县(今均属江苏)大刀会众群起响应,焚毁教堂二十余处。山东大刀会首领刘士瑞亦派智效忠、彭桂林率单县一千余会众前来助战,焚毁教堂,捣毁官府,人心大快。清政府命山东、江苏清军会同镇压,残杀大刀会众数百人。五月末(7月)刘士瑞亦被捕遇害。次年曹州巨野(今属山东)大刀会杀死德国传教士二人,济宁、寿张、单县、成武等地群众纷起响应,展开反洋教斗争。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大刀会大多并入义和团或与义和团联合开展反帝斗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