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关于唐宋大曲结构的一个专门用语,同“摘遍”相对,指大曲的全套各篇。在唐宋两代涵义略有不同;唐代的“大遍”指大曲的整个排遍部分的乐章。如元稹《琵琶歌》说:“《凉州》大遍最豪嘈”,《六幺》散序多笼捻。”又 《连昌宫词》: “逡巡大遍《凉州》彻”。宋人所说的“大遍”指一支完整的大曲。如王灼《碧鸡漫志》说:“凡大曲有散序、排遍、颠、正颠、入破、虚催、实催、衮遍、歇拍、杀衮,始成一曲,谓之大遍。”。根据宋代的几种记载,当时的“大遍”包括如下内容:
《碧鸡漫志》所载 《凉州》 | 散序 | 靸 | 排遍 | 颠 | 正颠 | 入破 | 虚催 | 实催 | 衮遍 | 歇拍 | 杀衮 |
董颖撰 《薄媚·西子词》 | | 排遍 | 排遍 | 颠 | 入破 | 虚催 | 衮遍 | 催拍 | 衮遍 | 歇拍 | 煞衮 |
史浩撰 《采莲·寿乡词》 | | | 延遍 | 颠遍 | 入破 | | 衮遍 | 实催 | 衮 | 歇拍 | 煞衮 |
曹勋撰 《法曲·道情》 | 散序 | 歌头 | 遍 | 遍 | 遍 | 颠 | 入破 | 入破 | 入破 | 入破 | 煞 |
比较: 白居易所记唐《霓裳》 | 散序 | 中序 | 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