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勾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勾勾 一勾勾是中国稀有地方剧种之一,从秧歌调中演变形成。 明末清初开始流行于山东、河北一带,代表了鲁西北及周围区域的说唱风格,曲调质朴自然、活泼,是当地劳动人民自然流露心声的一种唱腔。在鲁西北,形容它像钩子那样动人心魄,把人们一一勾住不放,“一勾勾”之名也由此而来。 一勾勾,演出形式古朴,演员多为民间流散艺人,一般利用春冬农闲季节组织演出。演员白天劳动,如帮工、锄草,晚间唱戏,乡人常称之为“锄草班”,他们也经常在农村集市、节日组织演出。 一勾勾的唱腔特点中声情并茂、通俗易懂。其唱腔在每个上、下句结束时,总要以假声颤一下,通常出现七度、八度的大跳。 男声,粗犷豪放,刚劲有力;女声,迂回婉转,优美动听。唱腔特色是真声吐字,假声托腔和唱字无腔,如说如念,行腔无字,伴奏相随。先把字送入人耳,然后行腔一勾,伴奏过门花哨好听,造成和谐的效果。一勾勾有传统剧目70多个。 一勾勾所使用的舞台语言是德州、聊城一带的地方方言,与普通话相比,除在四声调方面的差异外,在某些字的读音上亦有明显区别。 一勾勾音乐风格独特,剧目内容地方色彩浓郁,是花鼓系统较为典型的剧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