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柞蚕放养法rearing of chinese tussah silkworm in autumn柞蚕放养法之一。指2化性地区在秋季放养柞蚕的管理技术。内容包括选择秋蚕场、收蚁、养蚁、移蚕、窝茧、采茧等生产技术环节。一人放养丝茧育用的种卵量为1.5~2千克,用蚕场50~70亩。 选择秋柞蚕场 因秋季的温度、湿度是由高向低变化,所以秋蚕场利用,应先用阴坡后用阳坡,先用高处后用低处。在树龄利用上,要因地制宜选用尖柞、辽东柞等1年生或2年生柞枝。1移放养法的秋蚕场划分为蚁场(约占75%)和茧场(约占25%)。2移放养法的蚕场分为蚁场(约占20%)、大蚕场(约占50%)和茧场(约占30%)。蚁场用于放养1~2龄或1~3龄蚕,常用1~2年生有新梢嫩叶的柞枝供收蚁用,树种以尖柞或辽东柞为好。大蚕场用于放养4~5龄蚕,常用2~4年生柞枝。茧场最好用阳坡的中干3~4年生柞枝,但槲树不适作茧场用。 收蚁 秋蚕收蚁主要采用挂卵纸收蚁,亦有散卵收蚁。散卵收蚁与春蚕收蚁基本相同,只是收蚁时刻比春蚕早,一般在4时前后。挂卵纸收蚁,常在孵化前夕将卵纸撕成小条挂在收蚁树上的适当位置,待次日孵化时蚁蚕便自动上树食叶。第一天孵化结束后,可将卵纸收集到适宜环境中保护,傍晚再挂在另一树上待收蚁。挂卵纸时要挂牢或用枝条固定,晴天卵面朝北,雨天卵面朝下。为防虫、鼠等敌害,挂卵纸前应先行药杀防治。应用挂卵纸收蚁,可以避免雨天灌蚁、蚁蚕上树均匀,有利于防病、保苗。 养蚁 为满足小蚕生长发育的需要,应选用蛋白质丰富和糖类适当的1~2年生柞枝的新梢嫩叶养蚁;场地宜选用地势高爽、通风良好的阴坡蚕场养蚁;因伏季多雨,为防蚁蚕被雨灌,一般采用稀放法,使蚁蚕分散在全树冠上。高温雨季养蚁极易染病,放蚕用具如筐和蚕剪等必须经消毒。特别是室内养蚁,更应彻底消毒。为了保苗,在养蚕前要对养蚁蚕场进行清理和药杀,主要清理柞树间高草、杂树,药杀食蚕害虫如螽斯、螳螂、红蚂蚁、草蜂等。 匀蚕 方法同春蚕期匀蚕,但需注意放养秋蚕是先密放、后稀放和采用少移法,所以匀蚕时要注意蚕的密度,根据树墩大小,适量匀蚕,否则费工、费树、失蚕多。 移蚕 由于秋蚕期的气候、叶质等条件,都适合蚕的需要,因此秋蚕好养,可以稀放少移。丝茧育用1移放养法或2移放养法;种茧育用2移放养法或3移放养法。1移放养法是见茧时将蚕全部移进茧场。此法优点是省工、省力,蚕病少;弱点是面积大,管理不便,养蚁前必须彻底药杀蚕场害虫。2移放养法,整个蚕期移蚕两次,4龄时从小蚕场(蚁场)移入大蚕场,5龄个别熟蚕结茧时移入茧场。3移放养法第1次移蚕是4龄起,从小蚕场移入大蚕场,第2次移蚕是5龄起再移入另一大蚕场,第3次移蚕是见茧后移入茧场。这种养蚕法因密放占用面积小,便于管理,又移蚕换树较勤,蚕生长发育快而齐。弱点是群体易染病,要注意预防。为了恢复树势,每次移蚕都应剩余1/3左右的树叶,避免吃光。移蚕方法同春蚕。 窝茧 秋蚕窝茧宜在5龄个别见茧后,大多数蚕盛食期已过时,把蚕从大蚕场移入茧场。茧场放蚕密度要根据蚕的发育程度、树墩大小、叶量多少及叶质条件而定,一般每墩树撒蚕30~50头为宜,秋蚕茧场应选用向阳温暖的坡向,用前需先清理,割除高草、杂树,并注意驱除鸟兽敌害。种茧育养蚕,待蚕80%结茧时,则淘汰20%的弱蚕和晚蚕,另换新树作丝茧育。秋蚕在茧场时间长、食叶量大,要常巡查有无光枝,出现光枝时应随时把蚕匀出,以保证结茧质量。 采茧 采茧时间早晚,因地区、条件而不同。中国南部蚕区,可在茧结齐后1周采茧。东北蚕区,因温度低,群体营茧期长,故常在营茧后两周采茧。采茧晚易受鸟、兽损害。过早采茧,易伤嫩蛹。采茧后应及时剥去柞叶,并随时剔出油烂茧、薄茧、干涸茧等不良茧。种茧存放在通风的保种室内,按品种分别保管,以3粒茧厚为适。采下的丝茧在室外棚下摊放,厚度先不宜超过20厘米,应防高温、日晒和茧堆发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