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外部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外部性Externalities

指在涉及买方和卖方的市场交易中未被定价但作用于第三方的影响力。当收益溢出给第三方时,是正影响; 当成本施加于第三方时,是负影响。外部性通常是政府采取干预行为的正当理由: 即鼓励正外部性的生产,禁止或遏止负外部性的生产。当外部性存在时,将会影响买卖双方的决策。如果一个商品或一项服务的成本没有完全包含在价格中时,它将被过度生产; 同样地,商品的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它给社会带来的全部收益时,它的生产将不足。经济学家认为,这两种情况将扭曲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产生低效率。教育经常被认为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典型例子。虽然教育的收益人是被教育的个人,他付费并享受受教育的权力,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也因为其有教养的公民而受益: 如社会生产率和政治参与率的提高。外部性的概念使政府有充足的理由生产、资助或补贴教育。污染是负外部性的典型例子。假如个人或公司将当地的空气或水作为排放废气废物的场所,他将给下游或下风向的公司或个人施加成本,包括疾病、生产率下降乃至丧生。如果政府不进行干预,商品的购买者没有负担全部的成本,从而产生过度生产的低效率。著名的科斯定理认为,当外部性存在时,如果牵涉的双方能以零成本进行谈判,则资源的扭曲配置就不会发生。在某些情况下,如大片地区被污染,组织谈判的交易成本非常高,政府的干预就是合适的。政府干预的成本也很高,却未必会比自由的市场经济更好地解决问题。经济学家哈丁 (Garrett Iiardin) 曾提出警告,如果个人不把他们的行为对他人的损害考虑在内,将会带来潜在的灾难。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种行为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影响:酸雨,臭氧层破坏,砍伐森林,河流盐度增高和其他环境效应将产生长期的影响,而人们才刚刚开始意识到这种影响并试图解决它。如何解决外部性的问题还没有完美的答案。考虑如何解决外部性问题时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分析政府干预的收益一成本又要考虑谁收益谁受损的价值判断问题。

外部性

又称“外部化”、“外在性”、“溢出性”、“外在影响”、“外部效应”、“外部问题”、“相邻效应”、“外差因素”、“外溢因素”等。当某个企业的经济行为(或者某个人的消费行为),经过非价格手段,直接地、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其他企业的生产(或者其他人的效用),并且成为后者自己所不能加以控制的情况时,对前者来说就存在着外部性问题。例如,一个企业的生产活动(或者某个人的消费行为)所产生的污染,对周围企业的生产和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危害,就是明显的外部性的例子。
由于经济活动或经济体系内部与外部保持着对应的影响与非对称的费用关系,因此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又称为“外部经济”,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使他人或者整个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譬如养蜂业对果树种植有有益影响。负外部性又称“外部不经济”,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使他人或者整个社会受损,而行为主体并不为此承担成本。各种污染就是典型的外部不经济的例子。负外部性的特征是某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引起他人成本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减少。外部性意味着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存在着差异。私人成本,指生产(或消费)一件物品,生产者(或消费者)自己所必须承担的成本;社会成本,指社会为某一生产(或消费)活动所必须承担的成本。私人收益,是指一项活动给生产者(或消费者)自己带来的收益;社会收益,是指一项活动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收益。显然,社会成本包括私人成本,社会收益包括私人收益。负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某个经济当事人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私人成本小于该活动的社会成本,因而一部分成本由他人或整个社会承担了;正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某人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私人收益小于该活动的社会收益,即他人或者整个社会从这个活动中得到了一部分收益。
外部性具有以下特征:(1) 外部性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外部性的影响不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它不属于买者和卖者的关系范畴。(2) 外部性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但具有伴随性,即外部性不是经济行为人本身决策的内容,但伴随着其生产或消费决策产生。换句话说,外部性是伴随着生产或消费而产生的某种副产品,它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是市场机制容许生产者或消费者在作出决策时可以忽视的行为后果。(3) 外部性与受损者之间具有某种关联性。外部性所产生的影响并不一定能明确表示出来,但它必定有某种正或负的福利意义。(4) 外部性具有某种强制性,这种强制性是不能由市场机制解决的。(5) 外部性不可能完全消除。外部性的存在导致市场失灵,表现为有负外部性的经济活动超过社会最优水平,因为这一类经济活动的部分成本是由社会或者他人承担的;而有正外部性的经济活动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因为这一类活动的部分收益被无关的第三者或整个社会获得。由于外部性的正负差异,致使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不能达到最优状态,进而使社会福利受损。在理论上,外部性使帕累托最优条件不能达到。在经济政策上,这引起政府的干预与补救。例如对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制定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对超标者收取费用,或以行政手段强化管理;建立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用于补助重点污染源治理等。在20世纪,生态环境恶化被公认为是普遍的、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研究与实践证明,外部性问题是经济增长中严重伴随的和普遍存在的现象,更是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调的重要经济原因。为消除负面的外部性,需采取措施使外部问题内部化,特别是使外部不经济内在化。就环境污染而言,要使生态环境治理费用进入生产流通成本,或者将产生外部性和受外部性影响的双方合并为一个经济实体。例如将排放污水的工厂与其下游的工厂合并,则外部性就内部化了,污水排放给下游工厂造成的损失将成为合并后的企业的内部损失。同样,污水净化成本也将变成合并后的企业的私人成本。这样,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就对等起来,这一外部性问题就得以解决。

外部性

外部性Externalities

即 “外部效应”。

☚ 外部效应   排他原则 ☛
0000019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2: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