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邵子南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邵子南1916—1955四川资阳人 邵子南
邵子南
邵子南 邵子南1916—1955小说家、诗人。原名董尊鑫。四川资阳人。早年当过船工、学徒、和尚、车夫。1936年到上海,开始创作小说。1937年入第十八集团军总部随营学校,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8年初到延安,和田间等共同发起“街头诗运动”。此后写作了大量街头诗、抒情诗和歌词等。1942年发表描写反扫荡斗争的短篇小说《地雷阵》,是其代表作。1944年入鲁迅艺术学院任教。1946年到重庆新华日报社任采访部主任。1947年任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副社长。新中国成立后任重庆电台台长、西南文联副主席。创作短篇小说集《李勇大摆地雷阵》,诗集《组织》等,民间故事《刘巧儿送灯台》等。 ☚ 柳青 谷斯范 ☛ 邵子南 邵子南1916.4.13—1955.12.24原名董尊鑫。曾用名董聚昌。字子南。笔名有何家宁、熊海山等。四川资阳人。少时家贫,初中毕业后做过徒工、水手、车夫等。1936年到上海,以卖文为生,曾任《作品》杂志编辑。1937年在上海《中流》、《光明》等刊物发表短篇小说《青生》等作品。1937年赴解放区,同年加入共产党。1938年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在晋察冀油印诗刊《诗建设》和西安《国民日报·西北文艺》发表诗作。其时写成短篇小说《李勇大摆地雷阵》,反映晋察冀民兵英勇而巧妙的斗争。1943年曾去重庆任《新华日报》采访部主任。1947年回延安,出版短篇小说集《李勇大摆地雷阵》。他的小说在叙述、描写方面,明显汲取了民间说唱文学的优点,并插入不少快板和韵白,因而为群众喜闻乐见而广为流传。此外,还曾出版诗集《组织》;又作有长诗《白毛女》,其艺术风格以及结构与流行的诸版本《白毛女》歌剧均不相同。建国后曾任重庆市政协常委、西南文联副主席。并出版小说《我们是不同的》(1956年)、民间故事《赵巧送灯台》(1955年)等多种作品。 ☚ 张碧梧 邵荃麟 ☛ 邵子南1916~1955作家。原名董尊鑫,字少南,资阳县人。少喜文学。1933年初中毕业后在成都当学徒,在重庆抬滑竿。1936年赴上海,白天做工,夜晚读书,在进步作家影响下自学成才。抗战爆发后赴西安,人中共领导的十八集团军总部随营学校学习。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初到延安,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文艺队,创作诗歌等。1942年写成著名的 《李勇大摆地雷阵》,并出版诗集 《组织》 等。1946年春调重庆任《新华日报》采访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新华社西南总分社副社长、中共西南局宣传部文艺处处长、西南人民广播电台台长、重庆市文联副主席兼党组副书记、中国作协重庆分会副主席、西南文联副主席。是重庆市政协委员和重庆市人大代表。著作以短、长篇小说为主,著有 《我是一个泥水工》、《我们是不同的》、《地雷阵》、《邵子南选集》 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